首页 好物正文

民间故事:雨夜琴缘

admin 好物 2022-10-25 01:17:01 527 0

民间传说水浒故事传奇故事

*** ,陕西人氏,老家原是官宜门第,到他父亲手里渐渐败落。如春自小酷爱鼓琴,除了被父亲逼着读书以外,整天手不离琴,简直是废寝忘食。十六岁中了个秀才,到十八岁时父母相继病故。 *** 无心投考求进取,家里生活又不宽裕,素性把家务托给亲邻,自己背着琴囊浪迹江湖去寻师访友,一方面希望提高琴艺,一方面找找知音的人。

*** 离开家乡,走了好几个省,有时投靠亲友求得些帮衬,有时竟在一个地方住下来,教上半年学暂时糊口。每逢花前月下,或者到了什么名山大川,他总要解下琴囊,取出自己心爱的古琴,弹奏一曲。可叹的是,世界上知音太少,没有人能够品评他的琴艺究竟是好是差。一走四年,依然故我, *** 的心也渐渐冷了,鸟飞倦而知返,他决定结束那流浪生涯,起程,回故乡陕西去。

这一天,如春来到山西一个县城附近,夏日的骄阳蒸得人精疲力倦,看看前面绿树丛中隐现着一带红墙,他纵马前去,想找个人家休息一下。来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一座小小的古庙。如春下马坐在门口歇息了一会,便信步踱进庙里去。那庙宇已经败落,前殿里满地尘埃,阒无人迹。再向里去,却见大殿旁边走廊里有一位老道正在打坐,须眉清疏、布衣赤足,一根竹杖倚在墙上,一只用紫花布囊着的琴放在身旁。

如春看到了琴,就象蝴蝶闻到了花香一般,身不由主向那位老道走去。老道听到脚步声便睁眼起身招呼。 *** 请他解开琴囊看看琴,并且说:老道长,你也能操琴?

老道微微一笑,谦逊地说:喜欢琴,弹不好,希望向名手求教。说着,他取出了琴。

如春接到手里一看,材料、制作都十分精妙。他心里想:唉!这样的好琴落在俗客手里,真可惜!用右手指略略勾拨一下,啊!发音十分清亮。一高兴,如春坐下来,奏了一个短曲。偷眼看道士,却见他正手捻髭须微笑。如春于是调一调弦,敛一敛神,尽心地再奏一曲,努力施展出自己的技艺。曲尽弦歇,余音袅袅,老道士搓着手开口了:不差,不差——只是,恐怕还不足以做贫道的老师!

*** 很怀疑:四年来走遍几个省的名都大邑没有遇到知音,难道在这穷乡僻壤的枯庙里会有名手?可是,看这只琴确是佳品,看那道士的表情也有点儿不凡。他恭恭敬敬递还琴,拱拱手请道士也赐弹一曲。道士就地坐下,把琴搁在膝上,先闭目理了一会胡须,然后徐徐地拨动琴弦,演奏起来。

啊!真是神妙!道士的手指刚一拨动,庭间就觉得有一股和风自天而降,渐渐地,池上喜气全门,枝头的蝉鸣也然而止。再奏老一会儿,从哪里飞来了各种羽毛鲜艳的禽鸟,栖满了庭间那两棵大桂树,各自随着琴音的节妻,发出婉婉的和鸣。

这真是超凡绝尘的琴艺,如春只有在书本记载上才见过,想不到今儿能亲聆目睹。他禁不住双膝跪地,忙着请求老道士收他做一个小徒弟。

老道呵呵大笑,他让 *** 在这枯庙走廊里住上三天,以便尽心传授。一个有意教,一个认真学,三天之后,老道让如春试着一一弹奏,点头说:好!虽然还没有达到神化的境界,在人间已经无了。

分别时,如春感激涕零,依依不舍,那道人却连名姓都不肯留下,背着琴囊,柱着竹杖,向着路边山崖上走去,一会儿就看不见影子了。

如春送走了师傅,也上马向着故乡的方向赶路。不入,来到陕西境内。久违的家乡口音,促使他更盼着早一日到家。那天,贪着赶路,错过了宿店,到天黑时,正来到了一处前不靠村后不傍店的原野上。偏偏天不作美,又下起暴雨来。如春人马都淋得透湿,十分狼狈,只能盲目地在大雨黑夜中继续向前走。

忽然,不远处有一点灯光明灭,估计有人家住在这儿。如春急忙牵着马过去。那漏出灯光的小木门虚掩着没上门,推门进去,小而简陋的堂屋里空荡荡的,既没有人也没有家什,只有一盏小小的烛台放在一只木机子上。如春管不了许多,先忙着把用油布遮着的琴囊和行李从马背上卸下,拿进堂屋。这时,屏风后面衣裙窸窣,走出一个青年女子来。如春抬头一看,觉得眼前一亮。那女子素淡装束,却有一种天然的神韵,才十七八岁,眉目间透着灵气。她突然发现屋里闯进了生人,惊叫一声,转身就走。如春为她的美丽镇住了,连话都来不及说出口。正畴躇间,后面又出来一位老婆婆,如春忙上前行礼,说明了失道遇雨的情况,要求借宿一晚。

老婆婆打量了如春一眼,说:谁个能顶着屋子出门,借宿当然不妨,只是在这乡見旮里深更半夜,俺家连一杯茶水都没有,床板也短缺,只能委屈您在铺草上将就一晚上了,您看——行不?

行,行,如春回答,只要能避避风雨就行,我身上还备得有干粮,有一把草喂喂马也就行了。

老婆婆到里屋抱出一大捆稻草,如春也把马牵到门外避风雨处拴上,跟主人一起把草就地铺开。如春报了自己的姓名,又打听得这人家姓赵,刚才那美丽的姑娘名唤宦娘,是老婆婆的侄女儿。

如春问:赵妈妈,这里很是荒僻,你们只有老少两位,干嘛不搬到前后村子里去住呢?

老婆婆摇摇头,叹息一声:唉!一言难尽?不说了,您歇息吧。

说完,迳自回后屋去了。如春剪一剪烛花,正想在草铺上躺下休息,却发现那草铺湿漉漉的,有些草还腐烂了。他看看很难入睡,干脆打开衣包,取一身干燥衣服换上,把烛台从机子上移下,坐下来打开琴囊,用鼓琴来打发这潮湿、寂寞的长夜。

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喜爱的事情上去,时间过得就快了。果然,如春一曲又一曲地鼓着琴,不觉窗上已透出一线曙光,夜雨早已不下了。如春停止了弹琴,却听见屏风后面响起了一阵轻微的脚声,也不知是老婆婆还是那年轻姑娘。如春收拾好行李,囊了琴,把残烛吹熄,把铺草卷拢,不再去惊忧主人,便出门牵马得得地走了。

走出这个芳草鲜美的原野,找路人一问讯,如春才知道,这儿离自己的老家原来已不足百里路程。他不觉兴奋地快马加鞭,到下午,熟悉的乡土景物不断映入眼帘,傍晚,终于摸黑回到了县城里的故居。

回家后,与久别的亲邻欢聚,自有一番寒暄热闹。如春外出四年,虽然不是做了官、发了财衣锦荣归,但也并不能算落魄,还没有遭到乡亲们白眼相待。县城里也有几个酷好操琴的朋友,风闻如春归来,陆续来访。他们听了如春的表演,对他琴艺的突飞猛进无不十分惊羡——那老道传授的几手,确实不同凡响。不久,温秀才琴艺超群的名声传遍了全城。

县城里有一户官宦人家,姓葛,主人是位退职在家的侍郎,优游林下,喜欢延接文士,特别爱好音乐,连家人子女都懂得一点乐律。一天,葛侍郎宴请合城名士, *** 也在坐。酒酣耳热,葛侍郎挽请如春为大伙儿鼓琴助兴,如春欣然从命。

侍仆们在客厅中央拾掇开地方,摆上琴桌,取来一只纹理佳妙的古琴,焚上一炉好香,请如春就坐。厅上的宾客们不管是内行外行,一个个屏息而坐。厅后的屏风已经撇掉,换上了几面珠帘,帘后钏环叮当,想必是葛家的眷属,也隔着帘子坐在那里静静地欣赏琴艺。 *** 整整衣冠,从容地入座操琴。在这样的场面上,他自然要努力施展自己的技艺,真是人琴合一,得心应手。一曲已终,宾客们纷纷鼓掌叫好。忽然,那临时挂上的珠帘掉下了一个,如春规面看见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正激动地站了起来,也在轻轻地鼓掌,两只眼睛显出歆羡的神情注视着如春。珠帘陡然掉落,又惊得她满脸通红,急匆匆随着所有女眷,一起退入后堂去了。

宴会后,如春印象里老是驱赶不掉那珠帘落下的一刹那。打听了一番,知道那姑娘是葛侍郎的爱女,小名叫良工,以善于词赋著称,也爱好琴筝箫笛。如春回家后心神不宁了好几天,决定请媒人到葛家去求亲。

谁知道,葛侍郎口口声声爱才爱音乐,一旦提到了儿女亲事,又回到了世俗之见上来,要讲究门第、财产、功名。

如春在这三条上面都挨不上边,说媒被葛侍郎婉言拒绝了。

那葛家的姑娘良工,自从听了如春的琴声以后,的确滋生了敬慕之情。但她不知道如春求亲的事,也没有从儿女之私方面去考虑,她只是希望能再一次听到如春那神奇美妙的琴声。谁知如春因葛侍郎拒婚后心情沮丧,再也不登葛家的门了。

一天,良工独个儿在自家花园里散步,一阵凉风,忽然吹来了一张旧的诗笺。她随手拾起来一看,上面写看一首《惜余春》词:

因恨成痴,转思作想,日日为情颠倒。海業带醉,杨柳伤春,同是一般怀抱。甚得新愁旧愁,铲尽还生,便如青草。自别离,只在奈何天里,度将昏晓。今日箇感损春山,望穿秋水,道弃已拚弃了!芳衾妒梦,玉漏惊魂,要睡何能睡好?设说长宵似年,侬视一年,犹比更少;过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

当时的文人学士,包括所谓的闺阁才子,都喜欢写那种缠绵悱恻的香艳诗词,良工读了也不感到奇怪。她奇怪的倒是:这首词设想细致,遣词恰当,写得很好,而附近的左邻右舍,并未听说有如此的填词高手。这首词是谁作的?怎会随风飘到园子里来呢?她把它带回内房,又吟诵了两遍。闲着无聊,又取出一张自己常用来作诗填词的锦笺,磨墨抽笔,用她秀丽的簪花小楷誊写了一遍。写完,恰好有个丫环来央求良工画绣花的花样,就把这首词搁在一边,忘掉了。

傍晚,葛侍郎从外面回内室,在庭园地上发现一张锦笺,拾起来一看,认得是女儿良工的笔迹。带进卧室就着灯光仔细读读,不觉皱紧眉头生起气来。其实,葛侍郎也喜欢这类香艳的诗词,自己还写过。可是,出之于自己家里没有出阁的女儿之手,他的想法就不同了:一个待字闺中的姑娘家,怎么能那样地胡思乱想,什么为情颠倒、什么长宵似年,等等,岂不是大大触犯了治家的礼法?今儿天色已晚,他决定明天早上把良工找来,好好教训一番。

事情又怪了,到第二天天明,昨晚上葛侍郎用镇纸压在梳妆台上的那页锦笺忽然不知去向了。房门闩着,屋里除了不识字的老伴以外再没有别人,那锦笺会到哪儿去呢?葛侍郎桌上地下到处找,枕头边、抽屉里,找来找去不见影踪。葛夫人看得纳罕,问他找什么,葛侍郎叹了一口气,谈了女儿所作《惜春余》一词的情况。

老俩口合计了一下,现在物证已经失落,找女儿说话不大好开口,而这类事跟一个小姑娘谈也会臊得她无地自容。葛夫人劝丈夫道:孩子也老大不小的啦,女大当嫁,倒不如早早找个主儿,也了结咱们一桩心事。

葛侍郎想想也是,便隐忍了,没有向良工提这件事。过了几天,恰好有本城一位刘布政使前来为儿子求亲。葛侍郎久已听说这位刘公子品学俱优,心里很愿意攀这门亲,只是不知道他相貌怎么样。他向媒人提出,希望刘公子到家里来见一见面。媒人一口应允,约定第二天刘公子来葛府谒访。

刘公子备了丰盛的礼物,鲜衣怒马,来到葛府。接谈之下,葛侍郎觉得他不但仪容秀美,而且应对温文,学问也很好。葛侍郎满心欢喜,热情地摆筵席款待这位未来的乘龙快婿。

席散之后,刘公子起身告别,不想从坐位上站起来的时候,从衣襟里掉下一样东西来。宾主都很惊异,定睛一看,竟是一只大红绣花女鞋!

刘公子一向循规蹈矩,是位诚实君子,向来没有什么寻花问柳的行径。现在忽然在这样的场合,从自己衣襟里掉下一只女鞋来,惊得目瞪口呆。葛侍郎一见却立刻想到,这刘家娃娃一定是个轻薄小人伪君子。当面不好发作,强忍着送客出门,回来马上着人把媒人请来,叫把绣鞋带回去,拒绝了这门亲事。媒人是了解刘公子的,知道他决不是那种浪荡汉,但证据确凿,葛侍郎哪里听得进媒人的辩解——一门好亲事,就被这只蹊跷的绣鞋给搅了。

葛侍郎家里原先有一株名贵的绿菊,花瓣的颜色比菊叶更绿更鲜,象是用翡翠雕刻的一样。全城就那么一株,葛侍郎十分宝爱,不但不肯给任何人传接繁殖,轻易也不让人欣赏。近几年来,都是叫女儿良工放在她小院子里培养。这年秋天, *** 家院子里有一株菊花忽然变了种,开出来的花也是碧绿碧绿的。如春觉得很奇怪,就到花丛里去仔细察看,一低头,看到根株旁边有一张诗笺,上面用工整秀美的小楷写着《惜春余》一词。词写得很好,字也漂亮,就不知道是什么人所作,怎么会在这绿菊之下。如春找不出底细,取回屋里反复吟咏,最后忍不住举起笔来圈圈点点,还加上了不少评语。突然,门口的僮儿进来报告,说葛侍郎葛老爷来访——这是从未有过的事,如春忙放下诗笺,出去迎接。

葛侍郎是为绿菊花来的。绿菊,是他家独有的名种,怎么温秀才家也会有呢?葛侍郎听说后半信半疑,特地亲自来看个究竟。如春探知了来意,忙陪客人先去看那变种的绿菊。葛侍郎仔细观看,奇怪,颜色、形状,限自己家里的一模一样,就象一母所生的孪生姊妹一般。要说变种,哪有这么凑巧?

葛侍郎满腹狐疑,由 *** 让进屋里休息。刚刚坐定,一眼警见桌上那张诗笺——正是良工所作自己拾到又遗失的那一张。要想细看,却被如春一把掳起藏进了衣袖。这是怎么回事?啊!一定是良工这不肖之女什么时候跟 *** 有了私情,不但写这首艳词送他,还把绿菊也送他扦插活了!葛侍郎想到这里,脸色大变,气冲冲一言不发,站起身来就走,把个 *** 惊得莫名其妙。

葛侍郎回到家里,气哼哼地把情况告诉夫人,要夫人去盘查良工。良工哪里知道这些事?老子硬说女儿不守妇道,女儿坚决不承认。闹了两天,良工哭得茶饭不进,几次三番要寻短见。葛侍郎夫妇细细查问仆妇丫环,个个都说良工*足不出户,从来没有跟任何外人接触过。这时又把葛侍郎难住了,众口一词,他不能不信,但两次亲眼所见的诗笺又作何解释?后来,还是葛夫人出了个主意:事情查无实据,闹大了不好收场,冤屈了女儿更将终身遗恨。反正温家曾来求过亲,倒不如干脆把女儿许给他,一了百了,把坏事变成好事。葛侍郎想想也只好如此,便派人通个风,让 *** 再来说媒求亲。 *** 喜出望外,当然谨遵台命。不几天,亲事就定夺了,准备下个月就结婚成礼。

定亲的那一天, *** 心满意足,十分高兴。到晚上,晴空万里,月明如昼,庭前那株盛开的绿菊,在银子般的月光下越发精神。如春把琴桌移到窗口,焚香灭烛,独自对着绿菊弹起琴来。人逢喜事精神爽,他弹了一曲又一曲,直弹了两个时辰,才起身到后房就寝。躺到枕上,精神还处在亢奋状态中,一时合不起眼。突然,他听见前面有铮铮淙淙的琴声。仔细谛听,象是刚才自己弹过的曲调,只是声音梗涩,似乎是要学而没能学好的样儿。夜深人静,这是谁在弹呢?如春悄悄起床,蹑足走进前屋,月光下那琴儿静静地躺在桌上,连个人影儿都没有。 *** 怀疑自己听错了,重又回房睡觉。刚一躺下,那琴声又来了。这回,听得十分真切,肯定有人在拨弄琴弦。再起来看,还是没有人。

把琴囊带回后房,此后就没有声息了。

第二天,如春想,昨夜可能是什么花妖狐仙之类愿意跟我学琴?能收一个异类的弟子,岂不很好!当晚,他有意识地在原地反复演奏一个曲子,然后把琴留在桌上退入后房。果然,那琴又自己发声了,聚拢目光窥看,琴边没有人,琴弦却在那儿跳动震颤。如春觉得自己所揣想的不错,便连续多天象老师教学生那样示范表演。看来,那不显形的学生相当聪明,六七晚以后,渐渐地纯熟了,成调了。

不久,婚期到了。如春和良工都早有倾慕之意,今天如愿以偿,感到特别幸福。彼此谈到了那首《惜春余》,又十分奇怪,无法解开这个哑谜儿。良工听说琴儿自动发声的事,要求如春照常去示范,她躲在后面偷听。

第二天,良工说:这个声音不是狐仙花妖,很凄楚,轻而无力,恐怕是鬼声。

如春不大相信,良工说她家里有一面古镜,能够鉴别鬼魅,当时就派人向葛侍郎借来。到了晚上,良工让如春准备好灯烛,自己拿着古镜,待琴声一响,良工立刻用古镜对着那方向照去,如春也点起了烛火。一看,果然琴桌旁站着一个女子,用袖子掩了脸遁逃不脱。如春说:请不要惊慌,我们没有加害之意,你是谁?

那女子缓缓放下衣袖,啊!如春认识她,不禁脱口而出:宦娘!你怎么会来这儿的?

原来,她就是如春归途中曾避雨借宿的那赵家的姑娘。看来她很怕那古镜,局促地站着,两眼含泪,低着头说:宦娘为你们撮合做媒,尽了不少力,为什么要用这宝镜来逼我呢?

如春说:我们只是要你现形罢了,决无恶意,请你不要隐身,坐下来谈谈。

宦娘点点头,良工收起宝镜,如春把那晚避雨的情况大略说了说。良工问:请问宦娘姊,你的身世如何?怎么说是为我们做媒撮合?

宦娘开始叙述了她的身世和来这儿的经过。

她原是太守的女儿,死亡已经近一百年了,埋葬在如春归途去过的荒原上。她生前酷爱音乐,特别喜欢筝和琴这两种乐器。幼年时,她父亲为她聘请名师教她奏筝,学了三年,技艺非常精妙。正要另请高手学琴,不幸一病呜呼。九泉之下,宦娘常常以弹不好琴,没有人指导为恨。那个雨夜, *** 因铺草潮湿难以入是而操了一夜琴,她就伫立在后面听了一夜。这对她来说真是至高无上的享受。天明后如春走了,她决心跟着如春走,找机会从他为师。后来,她发现如春和良工互相倾慕,便打算把他两人撮合为夫妇,借此从师学琴。

宦娘说:《惜春余》词的忽现忽隐,刘公子衣襟里的红绣鞋以及庭前那棵绿菊,都是我在暗中弄的玄虚。直到两位的亲事定了,我才敢发音学琴……

如春和良工这才恍然大悟,若没有宦娘的大力帮助,他们根本没有结为夫妇的可能。他夫妇双双行礼作谢,留宦娘住下来共同钻研琴艺。

宦娘说:这几天来,承温君悉心示范,已经得其八九,现在要求能当面指教手法,感激不浅。

如春欣然从命,立刻坐到琴前去仔细剖说,并让宦娘试弹,如春在一旁纠正。宦娘聪慧异常,不消一个更次,已经学会了。良工也爱弹筝,听说宦娘擅长,回房取来一只筝请她演奏传艺。宦娘奏了一个曲子,果然十分高明。

良工说:宦娘姊,你弹得真好,今儿已经很晚了,我二人都不忌讳什么冥明之隔,请你在我们家住下,好好盘桓几天,教我弹筝。″

不,不行,宦娘摇摇头,凄凉地说,泉下之人,怎能在尊府久居。弹筝技艺,请给我纸笔,我可以绘制图谱奉赠。

如春取来纸笔,宦娘熟练地画了十八章图谱,交给良工,然后说:愿二位福寿绵长,百年好合,薄命人要告辞了。良工一把抓住宦娘袍袖,如春也张开双臂,再三挽留,宦娘掉着泪说:二位盛情,宦娘将永志不忘,但我留在这里,诸方多有不便,她从袖子里取出一卷东西,交给如春,这是宦娘的一张自画小像。如你俩不忘媒妁,请挂在室内,空闲时,焚一炷香,温君为我弹弹琴,夫人为我奏奏筝,就是宦娘在泉下莫大的安慰了。

如春哪肯放她走,良工更急得流泪,但是,宦娘去志甚坚,只见她的容颜衣服,逐渐变得黯淡下来,一会儿,只剩了一缕清烟,袅袅地从窗口飞出,散开、消失了。

每天不断更新古今中外小故事,有喜欢此类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或者点赞收藏;您还可以长按点赞,这样就可以强力推荐此文。

多谢观看,谢谢您的支持!。

健康食品 产品推荐 洗护测评 知识科普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名称:三九知识
2、本站永久网址:www.1puu.com
3、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4、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aaw4008@foxmail.com 网站右下角【投诉删除】可进入实时客服
5、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本文链接:http://1puu.com/post/1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