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家服装厂的覆灭:贸易商与布行做局,一夜套走服装厂百万现金
来源 / 商业街探案
探案 | 把目标训成舔狗,钱就好骗了。
姓张的,你TMD,扔下一句破产就跑路!让劳资损失一百多万,你更好祈祷别让我找到,找到劳资一定弄死你!
看着眼前紧闭的大门,听着电话那头传来的嘟嘟声,王多余深吸一口气,手里的手机被他狠狠砸向地面。
砰的一声随着手机落地,王多余也一 *** 坐在了地上,他看着不远处破碎的手机,就像看着自己濒临破碎的服装厂。
只是,当时的王多余不知道的是,所谓的跑路事件本就是针对他的一个商业圈套。
合作伙伴欲甩库存,贸易公司老板计划找到冤大头,空手套白狼
王多余骂的那个姓张的叫张三。
20某某年7月,张三的贸易公司陷入倒闭边缘,眼看就要赔个底朝天,一次偶然的聊天让张三心中冒出了一个捞一笔就跑的计划。
那次聊天的对象名叫老曾,曾经是张三公司长期合作的布料供应商,两人关系似铁一般。老曾说:大哥,我有个朋友结业了,他还有备存的15万米新布没动,让我帮忙找找买家,只要13元一米,规格10支微弹,黑灰色,含棉量八十,怎么样,大哥有没有兴趣?老曾满脸机不可失的神色。
张三面不改色,心里盘算着,八十含棉量,微弹,10支厚度,13元一米,这价格也不比市场价低多少啊?
市面上大多数牛仔裤的面料厚度都是10支,支数是指线的粗细,线粗织的布就厚,所以支数通常代表面料厚度,10支就是最常见的厚度。而含棉量是衡量布料质量价钱的重要标准,当时百分之八十含棉量的布料普遍价钱通常在14-18一米左右。
便宜1元就想让我拿出来近200万全吃?当我傻子呢?张三想。随即打了个哈哈反问:老曾你倒是可以吃下来嘛!你又是干布行的,两百万对你来说小意思,做服装的谁不知道最有钱的就是布行老板!
老曾心里一凉。只好实话实说:实不相瞒,那批布是我的,唉,快放了两年了,当时这款布料很火的,做出来成本都是13一米,现在市面上基本没人在卖了,我在不想办法,可真就亏死了,大哥,你看你有没有朋友有可能用到的,帮我个忙吧,10块一米处理也行。
看来, 老曾之前也是在试探张三的口风。
张三得知这个消息后,一个捞一笔就走的计划在他心中油然而生。这个计划就是找一个冤大头,吃掉老曾的布料,他再和老曾分钱。当然,现在的社会上,骗人可没那么容易了,尤其是做服装厂的老板,一个比一个精明,要精心策划,把握好每一个步骤……
计划之一步:一条寻求工厂合作的订单消息--抛竿引鱼
和老曾制定了计划的细节后,张三马上去圈内的服装信息网站上发布了一个寻求订单合作的消息:
诚寻牛仔裤包工包料工厂合作,要求工厂规模五百平方起,配合度高,能优先出货,结款方式现金交易,诚信贸易公司,一年四季长期有生产需求,非诚勿扰,有意了解请联系……
王多余看到了这条信息。
彼时,王多余38岁,在广州经营着一家六百多平方的服装加工厂,月产能更高六万件,员工20多人,正是家庭事业美满的时候,虽然服装厂寻客户,客户寻工厂的这类广告信息,在服装论坛就好比是骚扰短信一般,太常见了,但想着能多赚一分钱也不错的王多余抱着试试的心态,拨打了张三的电话。
在电话中王多余先是介绍了自己厂的基础情况,说自己的厂目前的质量可以做到国内二线品牌标准,员工20多人可扩招,欧美男装能做。
而张三表示自己之一单就需求300件,自己的公司在广州某商业大厦11层,让王多余当面谈。
王多余满心喜悦,第二天就奔赴张三的办公室。去的时候王多余自己也做了一些功课,听朋友说大厦所在区域外贸公司多、皮包公司也多,所以一路都在仔细留意公司的环境和人员情况。
张三当然也早有准备,王多余看来:
门是带指纹锁的透明玻璃门,看起来使用时间不短,进门是公司脸面,招牌和前台,有两个美女聊着天在值班。前台右边就是办公区,有七八人坐在电脑前,办公区旁边就是服装展厅,分类分区域挂满了各式服饰,看起来有些混乱,接着版房旁边是会议室,对面是老板办公室。
王多余分析了一下,员工在班的有九人,工资一个月至少要开五万,看花草之类的绿植都不像新的,公司应该成立了不短的时间,这么多人养两个月就是十几万,没有盈利支撑,显然不可能活太久。
此外,版房的服饰陈列,有些混乱,没有整理,说明管着版房的人没空整理,公司效益应该不错,版房越忙说明生意好。最后总结,这公司不像虚的,于是就放下心来准备好好谈合作。
可是王多余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张三的公司已经是回光返照,就连员工都不知道公司正在陷入危机,老板正琢磨着骗钱跑路呢。
王多余更想不到的是,整个初步谈判时,自己都被张三拿捏了。
计划第二步:谈判拿捏工厂心理, 欲擒故纵
王老板,你看看这个款,你们做需要多少钱,包工包料,来,喝茶。坐在老板办公室,张三泡好了茶,直入主题,对王多余说到,一边说一边把自己手里的裤子,给到王多余看。
这质量一般,就是这面料价钱需要回去问下布行才知道,或者你预算多少?王多余拿起茶盘旁的样板裤,细看之后慎重回了话。
张三呵呵一笑:我计划做20款裤子,每款做500件,每件给你25元,行吗?
一听这预算,王多余直呼不可能:
一条国内女性的正常码数弹力长裤,用的布料大概0.8米左右,而蓝色的微弹面料,当时的普遍市场价在15元左右一米,然后又是要做到二线品牌质量,按当时的行情,加工费至少需要出到八元一件,而当时后整洗水工艺等成本估计不会低于7元,所以在成本上就已经超过25元了,这还没算上损耗,等于说按照这个价格做,工厂没有利润,只能赔钱。
但是,总计1万多件的订单,单量可不差,况且之前的信息里还提到现金借款……王多余开始纠结。
张三当然知道这个价格难做,但是他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王多余相信自己在真心采购,所以最开始必须表现出自己要挣差价的诚意。看到王多余纠结的表情,张三知道是时候借坡下驴了:王老板认为这个款多少钱能做,可别偏离我预算太多了,客户也压我的价。
王多余也综合了所有的情况,报出了自己的心里底价30,利润不到2元一件,这是个很有诚意的价格了。
但张三这个时候知道,越是让人爱而不得,人越是深信不疑,自己可不能轻易答应。于是告诉王多余,这个价格自己还要考虑考虑,同时表示自己的业务是国外订单,一个季度一交付,单量是国内十倍以上,对合作工厂的配合要求比较高。
在王多余看来,这无疑是继续压价的说辞,但这反而增加了他对张三的信任度。回厂后张三一直没有主动联系王多余,王多余琢磨着这是在筛选工厂呢?自己得先合作下来,不挣钱也行,只要各方面配合让客户满意了,别的款再赚回来就是。于是王多余主动给张三发了信息:表示更低可以接受27元的价格,但是得换成更便宜的布料,询问张三能否接受。
张三内心十分高兴:上钩了,但面对王多余表现的还是勉为其难,告诉王多余,换布料可以,但是必须保证9成以上的相似度。
一听这话,王多余满口保证可以,并让张三把原版寄过来复个版给他看看。
事情进展很顺利,王多余拿着张三寄过来的版之后,开始四处寻找类似布料,还托了不少熟识的布行老板帮忙留意,花了近一个礼拜的功夫总算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布料,价钱12.5一米,算下来总成本25,做出来能有九成以上的相似度,只是薄一丝。随后复了版寄给了张三,静候反馈。
张三收到复版之后,又经过一番语重心长的慎重询问,最终答应了和王多余的合作,并让王多余在这个月底前做好三百件衣服。王多余自然全力以赴,只是王多余不知道的是,张三用完全相同的手法,还联络了9位服装厂老板,共计下了9批订单,共2700件。
计划第三步: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引君入瓮
到了8月中旬时,张三准时收到了9位老板的货物,按照平均27元(市场上的服装厂生产价格其实比较透明大家最后的报价不会相差太多)的收购价,货款共计72900元,张三给老板们准时结了货款,自己则以15元一件的价格清理给了做库存尾货的熟人,回本40500元,亏损了三万多。
为什么张三愿意亏损这三万元呢?一是要获得老板的信任,自己必须回款利索。二是公司现金流捉襟见肘,能赶紧回笼一点是一点。
果然,收到货款的老板们对张三竖起了大拇指,赞叹张总格局大,给钱爽快,同时,他们又收到了张三新的三百件订单,同时要求他们去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合同。
当然,张三是分别和这些老板见面、吃饭、签合同的,并准备了相同的措辞,比如和王多余吃饭时,张三告诉王多余,此前的订单是故意压低的,主要目的就是想看看工厂的综合实力,合作诚意和配合度,还有价格上的应变能力有多强,因为公司需要综合实力都强的工厂合作生产外贸单,配合度低了会给公司带来麻烦。
王多余听完了兴奋不已:这和自己当初的对张总考察自己的判断是一致的,只是王多余不知道的是,网,已经开始收了。
计划最后一步:指定布料--收网宰鱼
合同签订后,张三把各个工厂的地址告诉了布行老曾。没多久,老曾就安排业务挨个拜访了和王多余等一众厂商,加了联系方式,还送了一份样布卡,其中就有那款库存布,王多余虽然拿到了一本样布卡,但并没留意,便随手放在了茶几上。
同时,张三又和各个工厂分别合作了1-2次订单,件数和初次合作一样,只是给工厂的利润提高到了4元,回款依旧很快,让老板们乐开了花,对张总的信任与日俱增。
完成了布局后,张三开始正式收网。
收网之一步:不指定却能让老板们买指定的布料。
11月,张三向各位老板推送了一个欧美男装订单,共18款,涉及到6款布料,老板们复版合格以后,就可以下单让老板们生产,一个老板可以接2万件左右的订单。
王多余收到消息后,便立马开始了行动,寻找布料,其他5款布料,王多余很快就找好了,但其中有一款布料怎么都找不到,相似的倒是不少,但每次提交给张三都被驳回了。破产后王多余倒是明白了,张三用老曾库存布料做的那款服装所用的布,市场上找不到才正常。但当时的王多余,并没有想那么多。
眼看复版的交期越来越近,在服装老板们和王多余一样因为找不到布料而犯愁的时候,他们各自同时收到了老曾布行发来的宣传问好的消息,同时附上了几张新款布料的图。当时王多余虽然也收到了,但不认识所以并没有搭理,后又自己找了几款九成相似的的布料,却又被张三驳回了,而驳回的同时告诉了王多余。
王总,我看你找这么多布都没合适的,等会我推荐一个布行老板给你,版裤的布就是他们提供的,你们可以谈谈
王多余满口答应,心中也有疑虑,为什么一开始不介绍呢?
很快张三推荐了老曾布行,王多余一点开,发现自己早有这个人微信,还在不久前发送了问好消息。心中的疑虑一下减少了一半,这至少不是一个凭空冒出来的布行老板。
随即王多余约好了明天要去布行拜访,找选布料,结果自然得偿所愿,找到了合适面料,布行非常正规气派,这也让王多余打消了所有疑虑。
同时王多余感觉自己也明白了,为什么张三一开始不推荐这家布行给自己,因为这布行卖的真的贵,按当时行情10支的布16左右一米算是正常的,而老曾的面料要22一米,张三应该是不想用他们布行的布,想让工厂找别的便宜布代替,谁知道自己找不到,不得已才推荐了这布行。
王多余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推理正确,不疑有他,就把心放在工厂接单上,拿着老曾给的样布开始复版,结果毫不意外,九成九一样。最后核算报价,再跟张三几毛几毛的拉扯,最终价格确定在40,每单王多余赚4块钱。想着还有其他款式其他布料能赚的钱,王多余的心里美滋滋的,但他不知道的是,后来他基本都只能生产老曾布料的订单。
收网第二步:自然而然的指定款式。
九月中旬,各工厂复版结束,张三开始为收网做第二步行动,就是打定金吩咐工厂进行初次生产。刚开始的时候,张三让工厂老板们18款式各做200件,老板们交了之一批货以后,张三告诉他们,老曾那款布料的服装卖得更好,于是就再为老曾那款布料的款式增加订单量,今天定个1000件,明天定个2000件的。就这样分批量给各个工厂下单付定金,持续到9月底,老曾的15万米库存布,被这七八家服装厂老板用现金买了个干净。
一开始张三下单1000件,王多余找老曾买1000米库存布,付22000元。后来张三陆陆续续的下单,王多余总共接下了两万六千多件,而老曾也只接受现金结账,最后为了制作张三的订单,王多余只能货款做单,布料、人工杂七杂八等王多余一共贷了100多万,其他老板,都差不多和王多余一个情况,只是有的接了一万件,有的两万多件。大家都觉得国庆后,服装生产出来,肯定能大赚特赚,结果没想到,面对的却是跑路的张三。
收网第三步:国庆给了张三足够的跑路时间。
不得不说张三设局的巧妙,因为10月1号便是举国同庆的日子,所有企业至少要停工放假一天。
而张三也早在9月30号前把老曾的布料卖了个干净,开始利用国庆大假执行破产跑路计划。
到此,老曾布行15万米库存,以每米13元的价钱算给张三的贸易公司,卖价22一米,其中9块的差价都是张三贸易公司的。15万米的布,张三挣了135万。再除去之前垫的定金等各种费用20万左右,张三一趟赚了115万!而从计划的制定到结束,也才过去三个多月而已。
国庆刚过不久,王多余的之一单货就已经生产好了,本打算找张三结之一单货款,结果当然是没成功,说是出货前一起结。
王多余不知道的是,张三公司早已人去楼空,直到出货前再次要求结款,王多余才得知了晴天霹雳的消息,张三破产后来就出现了故事开头的那一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