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小学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的黑河市,基于地广人稀的市情,2007年建校时,学校办学定位为打造边疆欠发达地区小学小班化特色学校。学校形成了小班化办学理念:每一颗星星都闪亮。为了更好地落实每一颗星星都闪亮的办学理念,学校在课程整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上遇到了瓶颈问题就是资源匮乏。2012年学校成为教育部首批信息化试点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因此学校将试点选题定为信息化促进小班化优质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机制模式探索。
学校从为什么进行资源建设、怎样进行资源建设、建成了什么样的资源、怎样运用这些资源、资源建设带来的转变、进一步发展的思考几个层面进行探索。
为什么进行资源建设—全纳课程、智慧课堂实施的需求"
经过对小班化教学所需资源的梳理,学校计划建设八类资源:方法指导类资源、资料检索类资源、泛在学习类资源、还原与形象类资源、测试与诊断类资源、工具化类资源、精准辅导类资源、体系类资源,以满足学生个性成长的需求。
怎样建设资源—多元参与协同共建,创新资源建设机制"
在试点建设过程中,本着多元参与、自建与定制并行的建设途径,构建挖掘自身资源,联动高校、企业、技术部门、主管部门的建设机制,形成合力促进信息化条件下小班化优质资源建设。
自用自建,自制建设资源。构建学校资源(课件、微课、设计、优质课等)以及相应资源应用平台的建设。学校 *** 信息化建设核心教师,利用开源软件,自建了黑河小学在线教学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网络化、信息化的存储、下载。
社会参与,合力建设资源。聘请社会上专业师资到校任教、参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健康课程中,学校聘请足球、跆拳道专业指导,并与我校教师合力开发、建设足球、跆拳道等校本资源……
校企合作,研发建设资源。学校寻求外部支持,相继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龙华教育数字有限公司,吸引懂技术、懂教育与信息化融合的企业、技术部门对学校资源以及相应资源应用平台的建设中技术上、理念上、具体实施上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和引领,基于教学的需求,学校提想法,合作的校企进行专业化服务,专业化的资源定制。
高校支撑,引领资源建设。在多元参与的资源建设理念下,扩大资源建设的主体,加强同高校的合作,利用高校平台,引领资源建设,学校依托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适合学生个性成长的教与学资源。
建成什么样资源—以学定建建于所需,丰富资源建设内容"
学校坚持以学定建、课程与资源同步的建设原则,目前开发了五类资源,构建了由传统以书本为学材资源承载体转变为网络平台、个性学习工具、校本教材等多样承载体的资源建构体系。
方法指导类资源。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学校各学科进行了校本教材和教材配套的微课资源的开发。目前,学校正在逐步将相应的微课资源以二维码的形式,放在校本教材当中,学生扫描二维码,可以获取相应的电子课本及微课等资源。
资料检索类资源。学校利用黑河市公共服务平台中的资源平台、师生人人空间,将学习资源(电子图书、拓展资料、微课、名师课例等),上传到资源平台以及人人通学习空间当中。在资源平台与空间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账号就可登录其中,进行资源的检索、浏览、学习。
泛在学习类资源。为了给学生提供泛在学习的资源,学校制作了植物图鉴,构建了我校电子植物标本馆,制成了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学生可随时随地获取植物相应的学名、习性、生长环境、分布范围的资源。
还原与形象类资源。为了更好地将知识还原,学校一方面把东师理想学科教学平台中提供的问题驱动类资源,制作了视频、音频、游戏等还原生活情境的资源用于教学当中,一方面利用科学实验箱等个性学习工具资源把抽象知识形象化……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距离。
测试与诊断类资源。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学校一、二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定制了pad游戏化资源题库,研发了古诗词竞赛题库,建立不同层次的资源题库,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个性化的测试与诊断。
目前,在各级平台中,学校现已有设计、课件、反思、音视频等资3万余个学科学习资源,专业化教学资源大10T以上的容量,自主研发校本教材56册、学生优质吉尼斯视频240个、教师教学与培训微课300节、植物图鉴445个;定制必备古诗动画等教学视频150个、一、二年级语数外游戏化资源6套、成语与古诗词题库2套,支撑了师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校内、区域间资源的共享。
四、资源建设带来的转变
教育信息化实现了优质师资、资源在城乡间、校际间的互通共享,丰富了办学的内涵,提高了办学的质量,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
(一)信息化试点学校建设,激发了学生核心素养显著提高。学生不断创造自己的吉尼斯纪录。先后有3人参加电视剧的拍摄、1人参加中央电视台《我的一本课外书》全国总决赛,进入20强、1人参加黑龙江电视台《挑战小学生》全省决赛、22人参加国家话剧展演选拔,荣获一等奖、33人获得国家级的2016年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学生作品,千余人次获得省、市各级各类奖项。
(二)信息化试点学校建设,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教师在一师一优课、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智慧教育之一届全国微课大赛等活动课例征集43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在各类国家、省、市活动中教师的论文、设计获奖674次;
(三)信息化试点学校建设,提升了办学内涵,扩大了学校影响力。学校小班化特色办学模式被《中国教育报》《中小学校长》《教育家》等报刊杂志发表92次,在国家、省、市会议或活动中交流37次,学校受邀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行评价专题分享;学校信息化试点案例被中央电教馆评为优秀案例。
学校先后被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基地校、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全国语文特色示范校、全国优秀少先大队、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五、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丰富现有资源类型:将学校现有资源类型进行丰富与充实,提高资源建设的质量。建设新类型资源:在原有资源类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继续工具化类资源、精准辅导类资源、体系类资源。在线课程建设:开设在线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