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得奥斯卡奖了。”
奥斯卡领奖台上,关继威激动落泪,向84岁的母亲致意。他凭借《瞬息全宇宙》斩获更佳男配角奖。
随后,该片又相继斩获更佳女配角、更佳原创剧本、更佳剪辑、更佳导演,以及万众瞩目的更佳女主角奖。杨紫琼也成为首位亚裔奥斯卡影后。
算上更佳影片,《瞬息全宇宙》最后拿到奥斯卡七项大奖,成为第95届奥斯卡奖的大赢家。但,为什么是这部电影?
在理解这部电影的魅力之前,不妨先讲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
作为一名国王,西西弗斯绑架了死神,取消了世间的死亡。诸神为了惩罚他,将他放逐山脚,命令他推一块巨石上山。每当他抵达山顶,巨石便滚落山脚。他只能无望地反复推举巨石,直到永远。诸神认为,没有比这种绝望的徒劳更严厉的惩罚了。
这是关于“人生虚无”的残酷寓言。
导演关家永和丹尼尔·施因内特试图用一部电影《瞬息全宇宙》,复写这个寓言,并作出回答。
也许,《瞬息全宇宙》荣获的无数奖项,并不全然是对其技术、创意或题材的嘉赏,而是那些评委及全球观众,对这个回答深感慰藉。他们认可并决心效仿,以此来挫败时时掀起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可怕的虚无。
壹
“如果没有什么是重要的,那么你就不会因为一事无成,而感到痛苦和羞愧。”
《瞬息全宇宙》的反派角色丘布·图巴姬(许玮伦 饰)如是说。
她能同时体验所有多元宇宙中的自己,于一念之间穷尽所有可能。正因此,她获得了无限力量。这听上去,像是恩赐;实则是对她的惩罚:洞悉宇宙万物,只会觉得万物渺小;遍览人间兴衰,只会顿感人间不值。成神的代价,就是彻底地吞噬自我,消弭情感,丧失道德,以致于抵达终极的虚无。
之后,她滥杀无辜,肆意嬉戏,甚至制造了一个可吞噬万物的“贝果”(the bagel)。“贝果”是一个状似面包圈的远胜黑洞的终极存在。其目的,只是为了结束自己。
她自以为参悟了本质,扬言生活的真相即“没有什么是重要的”,因此,决心自杀。但诚如加缪所言:“自杀,在某种意义上,等于自供。就是自供跟不上生活,抑或不理解人生。”
面对虚无,她的选择,等于自供软弱,承认失败。她可耻地屈服了。
不过在结束之前,她尚有一个心愿——找到一个人,见她所见,感她所感。说到底,她仍然渴望得到拯救。其内心深处,始终盼望有一个人,将她从神位上拽下来,重新变回一个有着小烦恼和小快乐的女孩。而那个人的更优解,就是自己的母亲。
然而,彼时的她对母亲不抱希望,甚至怀恨在心。当初,正是阿尔法宇宙的母亲,执意探寻多元宇宙,建立宇宙穿梭算法,继而拿自己做实验,才把自己拱上神位。始作俑者死了;她赶往其他宇宙,像一位面试官,审核不同版本的母亲,测试她们是否有能力理解自己的处境。电影中对这一段暧昧处理了;照我推测,那些不合格者,应该是被她抹除了,就像她惯用的手法,随手一点,将一个生命化为绚烂的手撒花。
丘布·图巴姬,这名绝望的布道者,一边戏弄整个宇宙,置多元宇宙于危险之境;一边苦苦寻找一个或许可以理解自己的母亲。
她不能独自忍受虚无。于是,那个命中注定将效仿她,甚至成为她的母亲伊芙琳(杨紫琼 饰)出现了。
贰
“我每天都在抗争。我为我们所有人抗争。这里的每一天都是一场战斗。”
《瞬息全宇宙》的主角伊芙琳如是说。
这位母亲,就像陷入苦役的西西弗斯,推举生活这块巨石,去应对软弱的丈夫韦蒙德、叛逆的女儿与半身不遂的父亲。一间破败的洗衣店,不仅仅是她的安身立命之所,更像是对她人生的嘲讽。而就算是这样的破烂,还要面临税务局审计员的刁难与苛待,随时可能被合法地剥夺。
在照见多元宇宙中更为完满快乐的自己后,她没有沉迷其中。对突然降临在她身上的重任——成为救世主,拯救全宇宙——亦没有动心。她只是想守护女儿,尽管她知道这个女儿只是丘布·图巴姬的某一版本。为此,她不断进行宇宙穿梭,逐渐获得能量,很快就成为那个有资格的母亲,同丘布一起,走向“贝果”,见证虚无。
为虚无俘获的伊芙琳,轻易地堕入沉沦,自暴自弃,放逐情感。她拒绝所有宇宙中的爱意,抄起棒球棍,打砸象征其存在的洗衣店。此刻,她就像西西弗斯,绝望地瘫软在山脚,再无推举巨石的勇气。
故事至此,一道难题摆在导演面前。他们需要给出答案,如何让伊芙琳站起来,重新踏上那永恒的劳役。
加缪在论述西西弗斯时,曾说:“他置身于荒诞世界,接受着荒诞世界的可殁性,在废墟中寻找自己的声音。”
在废墟之中,寻找自己的声音——这就是导演的答案。影片中,这个声音来自伊芙琳的丈夫韦蒙德。
“我总是看到事情好的一面。那不是因为我天真,而是必要和需要。这就是我的生存之道。”
《瞬息全宇宙》的第三个重要角色韦蒙德如是说。
他唯唯诺诺,弱不禁风,似乎不足以支撑这个家。但关键时刻,却能站出来,同税务审计员谈判,让她放过妻子;挡在妻子前面,祈求敌人多一些理解;在迷幻的小巷,释然多年以来的心结;他以脆弱之躯,担负责任,化解矛盾,甚至一本正经地呼吁“善良”。看似可笑,却无比真挚。
韦蒙德的声音,如一座铜钟,惊醒了伊芙琳。她如顿悟般,突然感受到世间还有虚无所不能征服的东西。那个东西,关乎于“爱”。
叁
本片的“爱”,非大而不当的概念,而是具象为对自我的接纳、对他人的理解、对世界的善意。“自我”“他人”“世界”,这些带有强烈哲学意味的字眼,若无特定的坚固的叙事元素,很容易使故事滑于轻浮。而导演之所以选用炫目的“多元宇宙”作叙事武器,大抵唯有这种方式,才能构建、夯实以致成就一个观众愿意接受的“爱”。
电影描述了几个相对完整的多重宇宙:明星宇宙、热狗宇宙、厨师宇宙、派对宇宙、歌女宇宙,以及非生命体的石头宇宙等。
这些宇宙被高超的剪辑手法切碎,以画面或片段的方式,填入故事的每一个阶段。
在伊芙琳迷失自我时,这些宇宙的自己,充满暴戾,打砸洗衣店,与“热狗手恋人”冷漠分手,无情揭露竞争厨师的把戏;在伊芙琳理解他人时,她又充满温情,与昔日初恋在街巷闲谈,和“热狗手恋人”一起跳舞,用脚弹琴;最后,伊芙琳受丈夫韦蒙德影响,向世界表达善意时,她帮助竞争厨师,和死对头税务审计员握手言和,给人治病,促人恋爱,与父亲相拥,甚至陪石头宇宙的女儿,一起坠入悬崖。
这些宇宙的伊芙琳,是其自我的不同棱面,有的挫败,有的成功,有的无能,有的孤独,有的独一无二,有的微不足道。她的每一次意识的流动,生命的抉择,都会影响到不同宇宙的自己。这些选择,溯源而上,化归为一个完整的伊芙琳。最终,她直面虚无,择善而从。当敌人的 *** 袭来,她没有杀回去,而是将 *** 化作塑料眼睛;当敌人蜂拥而上,她照见他们人生的遗憾与错漏,分别弥补,以德报怨,化敌为友。
正是这些多元宇宙的棱面,最终搭建出一个完整而可信的棱体,从而使得像“自我”、“他人”与“世界”这种悬浮的概念逐一落地,看似俗套的“和解”叙事,终于化身深刻的爱的寓言,借由伊芙琳的大彻大悟,导演的意图已不言而喻:
“我会好好珍惜,这么一点(彼此陪伴)的时光。”
肆
很多人会忽视全片的之一个镜头——在一个拥挤、混乱的柜台上,有一面圆镜。镜中一家三口唱卡拉OK。父亲将话筒递给女儿;母亲却用手捂住了女儿的嘴。随后,母亲才放手,三人继续欢唱。
这个镜头,不正是整个故事的预演吗?
电影前十分钟,一个家庭,矛盾重重,慌乱破碎;最后两分钟,如梦一场,阖家其乐融融地走进税务局大楼。这中间的多元宇宙,就像是一场极尽疯癫的表演。释读为伊芙琳的白日梦,亦无不可。仿佛她在用这场想象的狂欢,重新矫正自己对生活、对家庭的理解,从而正视虚无,坦然迎向本就庸常的生活常态。
穆旦有一句诗,几乎是本片的更佳注解:“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普通的生活何尝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生活。
但废墟之上,仍能找寻自己的声音。加里亚尼神甫曾在一封信中说道,“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伊芙琳承认丘布·图巴姬说的,“这世界上有那么些东西,那么些新发现,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只是渺小虚无的垃圾。”但为虚无所困的丘布·图巴姬,仍在生命的倒计时前,执著地寻求母亲。终究是爱,把她从神位上拽下来,做回一个母亲的女儿;终究是爱,让她拨开生活的迷雾,找到了抵御虚无的法门。
这场多元宇宙的奇幻冒险,从头到尾,只是导演的障眼法。《瞬息全宇宙》意不在奇幻,而是要用一个光怪陆离的寓言,为观众提供一个人所共知,却早为我们忽视的答案:
西西弗斯无法改变自己推石头上山的命运。但这不妨碍他内心的吟咏与对周遭世界的关注。他仍能望月赏花,诵诗作歌,期许一场春雨和路过的彩蝶。也许,还会有挚爱亲朋赶来帮忙,和他一起推举巨石,再一起接受石头坠地,放声一笑,携手下山。
虚无之中,仍有一念,可以选择去爱。“爱”很套路,很烂俗,但人们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解释“爱”,渴望“爱”,正是因为我们匮乏。《瞬息全宇宙》未能免俗,大抵也不想免俗。它所获的褒奖,不正说明导演的答案,可能是西西弗斯唯一的解吗?唯有理解并接受“爱”,我们才不会被虚无裹挟,才能迎来最终的和解,就像伊芙琳那样:
税务账单还在,生日派对还要办,女儿的恋爱自由随她吧,丈夫虽然软弱但体贴顾家。一切好像什么都没改变,又好像什么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