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是侯仁之心中的圣城,他一生都在研究北京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朱祖希
今年的10月22日,是侯仁之先生去世九周年,不久也将迎来他的111岁华诞。
侯仁之先生自己曾说:我一生都在研究北京。为何侯仁之先生对北京如此热爱,因为北京在侯仁之先生的心目中是一座圣城。
在他心中,北京城的悠久历史是别的城市无可比拟的;北京城有壮伟的体魄,环绕着它的古老、呈凸字形的城墙,就是更好的例子;北京有完整的规划,这个规划远在元朝初期就拟定了,明朝永乐之初经过改造、重建后一直延续;北京城有优秀超绝的建筑艺术;北京城里有辽阔浩瀚的水面,从北京城的西北绵延而来的什刹海和北海等水域,像一串硕大无朋的蓝宝石,镶嵌在北京城里,为北京平添了优美的风景;北京城里有巍然屹立的景山……
晚年的侯仁之
主编《北京历史地图集》
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著名地理学家巴朗斯基曾经这样说:地图是一切地理研究的开始,也是地理研究成果的总结。这足以说明,地图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1965年春夏之际,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同志在听取了对北京地下古河道研究成果的汇报之后,传达了周恩来总理的一个建议:像北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从城市到郊区历史变迁十分复杂。如果只是用文字书写说明,恐怕难以让人看得清楚,能不能用绘制不同历史时期地图的方法,把前后变迁的情况尽可能地展示出来。
经过研究决定,万里同志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侯仁之先生,并嘱他与时任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的周永源同志磋商,着手组织人力完成此项任务。但是,因为诸多原因,这项工作被搁置了十余年。1979年,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组建了《北京历史地图集》编辑委员会,并召开了之一次编委会工作会议。
侯仁之先生非常重视,他提出了一些指导观点:我们不只是要把北京城市发展中的历史事件画在地图上,而是要从北京的现实地理状况出发,解释现存城市的形态和影响其职能布局的历史因素,再用历史溯源法,由近及远,逐步复原出各历史阶段的城市形制,空间结构……我们一定要兼用现代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考古学的田野考察研究手段,对遗址旧迹给予定位,编辑出历史城市复原图。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全体编绘人员经过两年的辛勤努力,绘制出了全部图稿,并于1981年8月召开审图会议。在侯仁之先生的竭力推进之下,《北京历史地图集》终于在1987年由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我国之一本城市历史地图集,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北京历史地图集》审图会议全体代表合影
不过,侯先生没有停下脚步。七年之后,又出版了第二本地图集,这本地图集反映的是旧石器时代以来北京自然环境的演变过程,包括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气候等。2001年第三本开始筹备,这一本主要展示北京地区历史时期城市、人口、经济、文化、交通、水利、灾害、军事等方面的内容。
2017年,新版的《北京历史地图集》三卷本出版发行,它包括《政区城市卷》《文化生活卷》《人文社会卷》, *** 图集共75万字、460幅地图、100余幅照片。它们展示了北京从部落到我国北方的军事重镇、陪都再到首都的三千多年历史变迁。它以其权威性和巨大影响力,成为人们研究北京城发展历史的必读书目,也为北京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北京历史地图集》
受梁思成林徽因教诲颇深
侯仁之先生在其百余年的人生道路上,结交了很多朋友,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教诲。顾颉刚、洪煨莲是侯仁之在燕大时敬仰的两位名师,他们对侯仁之的影响之大,在此前有过介绍。著名作家冰心以及建筑学家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等人对侯仁之先生的人生,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侯仁之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他从一位同学那里偶然看到了冰心的《超人》。借来阅读之后,侯仁之被深深地触动。用侯先生的话来说:它好像是一泓清波注入了我儿时生命的小溪,也像一阵清风吹开了我少年时期的心扉,忽然把我引进到一个心灵中所能亲切感受的新境界。
侯仁之先生谈起与梁思成先生的交往,他总会这样说:每逢怀念梁思成先生,首先浮现在我眼前的是他那颗‘赤子之心’。这一点在我的前辈学者中,他所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也是最为可贵的。
有意思的是,在他亲炙梁思成先生的教诲之前,他首先是受到了林徽因的影响。1934年秋天,林徽因到燕大做演讲,主题是中国的塔。侯仁之先生也去听。没有想到,这一次精彩的讲座,却启发了他对古建筑艺术的感受。林徽因在演讲中说道: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
这句话,让侯仁之非常有感触。当时,他正热衷于北平这座文化古城的起源和变迁,经常实地考察,当偶有所得时,亦尝不胜快慰,但他在考察时很少注意到从那些风雕雨蚀的古建筑中所透露出来的诗意和美感。林徽因诗意的语言,更加坚定了侯仁之追溯北京城历史变迁的决心。
不久之后,在清华园他见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这也是侯先生之一次见到梁思成先生。用侯先生的话来说:实际上也就是这之一次会面,促使我走上一条新的业务探索的道路,也就是如何为城市规划建设服务的道路。
而这条道路的起点,就是梁思成先生在清华大学营建学系(即后来的建筑学系)所创立的市镇概论系列讲座。在这个系列讲座中,侯仁之负责市镇地理基础一课的讲授。其目的是为营建系的同学,做城市起源和发展、城址选择和迁移等诸多问题的初步介绍。他得到了梁思成先生的鼓励和支持。其后,侯先生在梁思成先生的推荐下,参加了北京市人民 *** 都市计划委员会的一些具体工作。这让侯仁之先生受到极大的鼓舞:这终于实现了我个人‘学以致用’的思想,也反映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在工作中,梁思成先生的优秀品质,让侯仁之非常钦佩。梁思成先生一方面执着于自己独到的见解,另一方面又能虚怀若谷,乐于接受别人的观点和看法。在讨论一些古建筑的存废问题时,梁思成先生敢于坚持自己的设想,知难不退;可在写作《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一文时,他广泛采纳意见,并注明来源。后来,侯先生说:正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梁思成先生引导我所参加的工作,使我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尽快地从以个人兴趣为主的狭小天地,转向为祖国建设服务的康庄大道。
拉钩之约和开怀大笑
侯先生曾经这样说:我不是北京人,可是北京城从我的青年时代起,把我引进了一座宏伟瑰丽的科学殿堂。恍惚之间,多半个世纪已经在翻天覆地的日子里匆匆逝去。然而直到今天,我还仍然徘徊在这座科学殿堂里,为他深厚的蕴藏和探索不尽的奥秘所吸引,终于使我对他产生无限的爱。
正因为对北京的爱,侯仁之先生在他有生之年,倾注自己的心血去探索原始聚落的起源和古老城址的迁移;他曾踏遍郊野去追踪古代水源的来去和河流渠道的变迁……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北京地理学会成立《地理小丛书》编辑委员会,侯仁之任主编,该系列书籍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至1966年底,这套书共出版发行了31种。由侯仁之先生撰写的《历史上的北京城》几经再版,发行量高达7万册。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
侯仁之先生撰写的《历史上的北京城》
几十年过去,北京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为了适应北京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并为了迎接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办,北京地理学会从2003年开始,便着手组织编写一套介绍北京古都新貌的《现代北京地理科普丛书》。该书从北京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出发,向广大青少年以及普通读者介绍古都北京的新时代气息,这套丛书包括古都北京、人文北京、生态北京等八本,总称奥运系列。
这套丛书的主编,大家的首选当然是侯仁之先生。可这时的侯先生已96岁高龄,大家不知道,他老人家是否会接受。
2004年9月30日,我和北京地理学会秘书长王永昌、王越一起来到北大燕南园61号侯先生家。在我们说明来意,并介绍完丛书的总体构思后,侯先生不仅欣然同意担任主编,而且还决定为这套丛书写序。正当大家为此感到高兴之际,侯先生却把话锋一转:照我目前的身体状况,还不知道能不能看到这套丛书的出版……
我们赶紧说:侯先生,您说什么也得坚持着看到这套丛书的出版。到时,我们会及时给您送来的,咱们就这么说定了……正说着,王永昌把手一伸:侯先生,咱们拉钩约定!
侯仁之先生在伸出右手和王永昌老师拉钩的同时,开怀大笑了起来。这也是我永生难忘的一个瞬间。
侯仁之与王永昌拉钩并开怀大笑
2007年7月《现代北京地理科普读物——奥运系列》正式出版。我和王越一起,把飘着油墨香味儿的新书送到侯仁之先生的面前。老人家一边翻着新出版的书,一边开心地笑着说:这真是好极了、好极了……
本文作者给侯仁之送去奥运系列书籍
2013年10月22日,侯仁之先生以102岁的高龄驾鹤西去……得此噩耗,我悲痛万分。当时我正在浙江故里参加一个会议,我立刻请假赶回北京。
侯仁之先生在他7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就如一支永不熄灭的红烛,照亮了多少求知若渴的心灵;引导了多少在科学的道路上迷茫过的年轻人。
在此,我谨录一副写给他的挽联以示纪念:燕园耆老,殚瘁终生,广培桃李满天下;地学大师,蜚声中外,尽倾心血荐轩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上一篇: 百货店一般卖什么,最好卖的生活用品
- 下一篇: 汕头50强企业名单 广东民营企业100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