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历史上哪一个时代最不可缺失?有人回答是唐朝,因为唐朝的文化影响了世界很多国家,至今韩国、日本等国家依旧在沿袭我们唐朝的很多文化。也有人说是汉朝,毕竟我们现在说的是汉语、写的是汉字。其实,有一个时代最不可缺失,就是春秋战国。
那时候没有皇帝,没有三跪九叩和山呼万岁,大家都是平起平坐的国家,虽然整天的打仗,但却不断孕育文明,无论是思想和文化,都是爆炸式的发展,影响力空前绝后。
国学是什么?仔细想一下,那是从春秋来的。无论是道家、儒家、法家、兵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医家、杂家等等,这些至今深耕在我们文化中的文明和思想,都是从那时候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学术和文明比同期的古希腊文明还要丰富。
《道德经》《春秋》《论语》《管子》《孙子兵法》《左转》《孙膑兵法》《六韬》《孟子》等等,这些影响着几千年中华文明史的思想和著作,都是从那个时代来的。《孙子兵法》至今是全世界军校的必读课本,《道德经》则是西方哲人们的膜拜读本,而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已经成为历朝历代推行的文化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帮助姜小白成为春秋首霸的管仲,早期的内阁制、福利社会、减免农业税、控制通货膨胀、鼓励商贸发展、盐铁专卖等等,这些,都是管仲带给全世界的启示。
孔子说过:没有管仲,我们就该披散头发, *** 膀子,做野蛮人的奴隶了。有人评说:中国之所以自宋明开始衰落,就是因为尊孔子而不是尊管子。
略微有些跑题,主要是身为淄博人,对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历史文化之浩瀚实在是有些膜拜。因为上面那些学术和思想,大多都诞生于齐国或者成形于齐国。
齐国,之所以开创性的形成诸子百家现象,产生了众多影响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学术和思想,还要归功于齐国创办的世界之一所官办学府,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的创建
稷下学宫创建于田齐桓公时期(具体时间尚未考证,有专家认为创建齐威王初年),是齐国变法改革的产物。据《史记》记载:“田氏欲代姜氏有齐国,非一世也。”当时,田氏代齐在外交、内政上作了大量工作,请魏文侯出面,得到周天子与诸侯们的同意,才于“康公三十九年(公元前386年)田和立为齐侯”。为了巩固田氏政权,创建稷下学宫是为了收拢民心和集聚相关人才。
在当时,创建稷下学宫是下了很大本钱的。稷下学宫规模宏大,“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稷下先生也受到尊宠,到齐宣王时,“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徙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以致稷下先生多达千有余人,而稷下学士有“数百千人”。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之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与希腊“柏拉图学园”同为世界轴心时代文明的摇篮。
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了先秦时期学术文化的繁荣。
在此期间,学术著作相继问世。有《宋子》《田子》《蜗子》《捷子》等,今已失佚。另《管子》《晏子春秋》《司马法》《周官》等书之编撰,亦有稷下之士的参与。
稷下学宫的历史成就
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如道家、儒家、法家、兵家、农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汇集了天下贤士如孟子、淳于髡、邹衍、田骈、慎到、接予、季真、环渊、彭蒙、尹文、鲁仲连、邹爽、荀子等。尤其是荀子,曾三次担任过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
当时,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使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
稷下学宫的学术博大精深,对当时和今后的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君主咨询问政和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齐国实行各种优惠政策,招揽天下有识之士,其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天下贤士的谋略智慧,为其完成富国强兵、争雄天下的目标
稷下学宫还具有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知识的性质,被后人称为“田氏封建政权兴办的大学堂”,“齐国的更高学府”,其在教育史上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在学术方面,稷下学者针对当时的热点问题阐述政见。他们学识渊博,长于分析问题,在表述上旁征博引,穷尽事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同时,由于稷下学者学派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异,而会竞长论短,争论不已。最终促进了稷下学宫在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的形成,使稷下成为当时发展学术、繁荣学术的中心。
稷下学宫的历史记载
“稷”是齐都临淄城内的一个地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年》“五月庚辰,战于稷,栾、高败,又败诸庄。国人追之,又败诸鹿门。”
这段记载的意思是,公元前532年五月庚辰日,齐都临淄城内发生了动乱。齐国两家大夫陈氏(陈无宇)、鲍氏,与另两家大夫高氏(高强)、栾氏(栾施)打起来了。双方先在稷这个地方交战,高氏(高强)、栾氏(栾施)被击败;又在临淄城内最繁华的商业街——庄道的附近交战,高氏(高强)、栾氏(栾施)又输一场。临淄百姓支持陈氏(陈无宇)、鲍氏,一起将高氏(高强)、栾氏(栾施)撵到鹿门附近。
“稷下”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兒说,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之辩者。”意思是宋国人兒说,能言善辩,持 “白马非马”观点,曾经在辩论中战胜了齐国临淄稷下学宫的学者。
“稷下之宫”一词,最早出自东汉徐干的《中论》:“昔齐桓公立稷下之官,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自孟轲之徒皆游于齐。”意思是过去,齐桓公田午创建了稷下学宫,给稷下先生们以“大夫”的名位,招贤纳士,倍加尊崇。从此之后,孟子这样的大学问家纷纷到齐国稷下学宫来讲学、争鸣。不过,这里说的齐桓公,郭沫若认为应该齐威王的笔误。
“稷下学宫”这个词,是当代学者根据“稷下之学”“稷下之宫”等历史名词,重新加以定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