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与友情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娄元华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李白和王昌龄,是两位同时齐名的七言绝句大师。他曾以七绝组诗抒写重大的政治感情,如《上皇西巡南京歌》等。在这些诗中,他用写古诗的手段来写小诗,形成一种特殊的风貌。但是,总观其七绝诗,成就更高的却是一些赠别、怀古、游览之作。尤其是赠别绝句,更以其深挚强烈的感情和清新流利的风格为千古读者所赞赏。下面,我们就赏析其中的一首。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是开元十六年(728年)诗人漫游到武昌时,于黄鹤楼上送友人孟浩然去扬州(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时所作。
孟浩然(698——740年),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他终身不仕,但在诗坛享有盛名,因此李白对他非常敬仰,并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诗一开篇,即以“故人”相称,以示友情不同一般。“西辞黄鹤楼”,即辞别扬州之西的武昌城,自长江顺流东下。这一句交代了送别对象,送别地点,送别方向,表面只作叙述,其实包含了友人欲行未行,诗人与之依依揖别的动人情景。在这里,诗人只作简要交代,不展开细致的描写,乃是为下文的诗情迸发做了之一笔铺垫。
“烟花三月”四字既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又极概括地描画出季节的本质特征。想象一下,阳春三月,垂柳如烟,繁花似锦,万物生机勃勃,那浓丽的景色何等迷人!然而,就在这美丽的春天,老朋友却要顺流东下,泛舟扬州。当此阳春烟景,出游繁华的扬州,固然可喜可羡,但对诗人来说,则留恋仍所不舍。这一句,诗人仍只作一般叙述,并不过多渲染;对别情仍无一字涉及,含而不露。这就为末两句生动描绘作了第二笔铺垫。
有了上两句的叙述、铺垫,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郁勃的感情,而任其象清泉一样迸射出来,恣意漫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描述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而诗人自己又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一叶孤舟鼓帆向东漂去,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下,天地间,仿佛只留下诗人孑然而立,望着万古不歇的长江在天边滚滚而流。诗中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惜别和孤寂之感啊!这里,诗人完全摆脱了一般的写情方法,面将深挚的情思融注进生动的面面中,使诗情画意达到了最完美的统一。
这首赠别诗在艺术上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诗人没有单纯地把它当作临别赠语,没有直露地写他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而是将友情与诗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运用诗的语言和手法来表情达意。这样,就使作品不但具有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而且具有审美价值和借鉴意义。具体看来,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主要有这样两点值得我们学习。
新奇别致的构思。这首诗写赠别友人,构思新奇别致的。由于是写送友人远行的,因而前两句便叙事,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友人所要去的地方,为下两句抒情作了层层铺垫。后两句因事言情,却不正面点出,而是在不动声色的景物描写中流露出诗人的深情幽意。这样,情寓景中,以景显情,避实就虚,虚实相生,“含有不尽之意”。
含蓄隽永的语言。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说诗晬语》)读完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真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受;反复涵咏,又有吃橄榄茶时那种美妙的回甘。这些美感的获得,取决于诗人含蓄隽永的语言。诗的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看起来纯然是一幅泼墨淋漓的水墨画,那碧蓝碧蓝的万里长空,那滔滔滚滚的长江波涛,那消失在水天相接处的一点孤帆,无不显示出江空的高远空旷和江水的磅礴气势。但诗人所要表现的,远远不止于此,从“孤帆远影”“唯见”等词中也透露出个中消息。“孤帆”虽然是离别的友人所乘,然而送走友人的作者又何尝不是孤立江干?“远影”虽然是阳光下友人船帆的投影,然而孤立江干的诗人心中又何尝不投下了一片离别的阴影?“唯见”是伫立而未去留下的深刻印象。江水将友人的舟船带向远方,但仍在不息地涌流,独将诗人孑然一身弃诸江干,这是一种多么烦人的孤寂和惆怅!在这里,诗人立足于诗情,着墨于画意,诗情寓于生动的画意,画意包含着丰富的诗情,让读者透过字面,读到了更加丰富的“潜台词”,隽永含蓄,余味无穷。
- 上一篇: 徐志摩偶然,徐志摩偶然隐喻
- 下一篇: 弄瓦之喜是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