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不断推动着技术创新模式的演进。以技术发展为导向、以研究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传统技术创新活动,正在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和开放创新为特征的创新2.0模式。创意空间应运而生,有效促进了中小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我省要大力发展中小科技企业,也要高度重视为大家创造发展空间。
一、创造空间: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新平台
创意空间是新互联网时代创业服务组织和新孵化器的代表。从本质属性来看,它是为中小科技企业而生的。一是在原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包含的硬件设施和中介服务基础上,中创空间进一步整合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创业导师辅导等。并将R&D原有的多环节、长流程链条、中试、转化、产业化深度融合为一个创新空间,大大提升了从创新到商业化的效率,加快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成。其次,适应了消费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悄然开启了以销售和定产、小批量、创意为先的C2B商业运营模式。面对新的消费需求,我们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定制生产maker产品,并通过对这些maker产品的创新升级来发展企业,成功弥补了大规模产业模式的不足,促进了新技术与新需求的更快对接。通过大众创新创业,是中小科技企业产生许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途径。三是创业技术基础设施的网络支撑已经建立,包括高带宽网络接入、与开源设备和智能配件的紧密关系等。这为创新创业提供了信息、数据、实验等必要条件,使得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更有可能。
综上所述,Creative Space是一个开放的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科技企业成长和个人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便捷性和全要素。具有聚集优秀做市商、吸引天使基金参与、共享创新资源的特点。因此,创意空间可以更好地激发创造力,促进创新要素流动,成为孵化培育中小科技企业的新载体。从国外来看,迪士尼、苹果、哈雷戴维森、英特尔等大型科技企业都是在美国的创新车库——中白手起家成长起来的。在国内,中关村主动适应大众创新时代的浪潮,以打造“全球更具吸引力的创业中心”为目标,培育了以创新工场、车库咖啡、maker space等创新孵化器为代表的创意空间,实现了高科技企业的井喷式成长。2013年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000多家,2014年达到9000多家。
二、发展思路:从空间形成的基本条件出发
创意空间是一个集创意、创业、创造于一体,集制作者、众筹、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全新孵化平台。建设我省创意空间,要从创意空间发展所需的基础条件入手。
之一,扩大制造者团队,解决谁应该创新创业的问题。Maker指的是借助互联网和开源软硬件资源,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的人。建筑创意空间的核心内涵是吸引、培养和聚集一批具有“制造者理念”的人。为此,首先,我们必须加快体制机制改革
二是要推进创意空间建设,解决创新创业在哪里的问题。一是依托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传统孵化平台,打造一批创新创业、线上线下、孵化投资的“功能完善”空间。二是改造一批创意空间。鼓励龙头企业盘活废旧工厂、宿舍楼、SOHO空间等。打造一批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和需求导向的创意平台。鼓励地方 *** 对闲置办公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开发一批公益性、社会性、开放性的群众创造空间。三是积极对接京津知名创意空间,在临近京津的交通便利区域共同打造一批创意空间。四是促进创新与创意、市场需求与社会资本的有效对接,鼓励各类风险投资机构、产业基金、天使投资人与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合作,打造孵化与风险投资紧密结合的新一批创意空间。
三是降低创新创业门槛,解决能不能创业的问题。一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创业企业办理工商登记提供便利。二是对众创空间租金、水电费、高带宽接入费给予财政补贴,有效降低创新创业门槛。
第四,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解决风险投资的来源问题。一是进一步扩大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并预留一定比例作为专项基金支持创意空间发展。二是建立天使投资人备案制度和天使投资项目库,吸引天使基金和风险投资人投资省内初创科技型企业。三是主动匹配桥梁,借助JD.COM、淘宝等大型互联网平台,鼓励发展众筹股权融资。
第五,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解决决策者集中精力创业的问题。包括 *** 购买服务、免费财政援助,
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为企业提供法律、知识产权、咨询、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等服务;鼓励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和专家学者等担任创业导师等。
三、营造氛围: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众创空间的发展,关键在于开放的教育环境、活跃的社区和鼓励创新的文化能让创客不断迸发新想法、打磨新点子。而活跃的创客文化氛围正是我们目前尤为欠缺的。因此,积极倡导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宽容失败的创客文化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组织各类创业大赛,支持我省大学生参与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参赛选手提供补助并奖励获奖选手与团队。二是积极搭建各类对话交流平台,开展创意设计大赛、创业辅导培训、专题论坛讲座等各类社会活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众创空间的实体展示体验中心,加强公众对创客产品的切身体验,激发公众对创客产品的兴趣热情。三是加强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创新创业的先进人物和优秀团队,树立一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激发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的热情,营造人人支持创业、人人参与创新的舆论环境和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