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正文

少年班是什么学历,有哪些人是少年班毕业的学生

admin 健康 2024-01-02 23:47:25 331 0

1974年,注明物理学家李政道回国访问时曾提到了有关创建少年班的设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等限制,直到1978年,中国科大才正式创建了少年班。1978年3月9日,来自全国范围内的21名少年被选拔进入中科大,成为中国首个少年班大学生。更大的16岁,最小的11岁。他们当年被称为“知识荒原上的少年突击队”,更经常地,是被称为“神童”。

在首批少年班成员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神童”宁铂,而正是由于宁铂,才上中科大上年班有了巨大的争议。当时入选中科大少年班的宁铂年仅13岁,被誉为天下“之一神童”。他之所以能够进入少年班,是因为当时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的一份举荐信。

而正是因为这样一份举荐信,将少年神童宁铂推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新时代“伤仲永”的代名词,也成为了抨击中国教育的典型案例。

年少气盛的宁铂,在突然间被媒体推上神探之后,承受了这个年纪无法承受的巨大压力,再加上没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天文学,而是被安排到了学习理论物理专业,在双重打击下,其三次报考研究生,却又三次因为各种理由退出,甚至连考场大门都没踏进。神童的大帽子让宁铂恐惧失败。终于在2003年选择了出家。

另一位伤仲永的人物是谢彦波,他是78年首批进入少年班中年纪最小的一位,由小学直接进入了少年班。那个时候他才11岁。

谢彦波由于年轻气盛,在普林斯顿大学求学期间,与他的导师诺贝尔奖获得者安德森经针尖对麦芒,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最终不得不折戟回国成为了一名普通老师、这对11岁成为中科大少年班成员,15岁读硕士,18岁读博士的谢彦波而言,简直是人生的巨大反差。

如今40年过去了,时间会证明一切,现在让我们来具体看看,少年班培养的究竟是天才还是庸才呢?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能够进入少年班的成员,都是“天赋异禀”之辈,以宁铂为例,,2岁半时会背30多首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这样的天才普通学校根本无法适合对他的培养,少年班的出现,无意识给这样的天才一个展示发挥自我能力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少年班充当的是这群人的伯乐这一角色。

当然,由于刚开始创办,少年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更是培养多了大量的人才。以宁铂这首届的少年班成员来说,IEEE会士张亚勤、姚新、谢旻,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王海林、卢征天、钱永忠、范汕洄,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纳米碳管的秦禄昌,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教授庄小威,清华紫光集团总裁郭元林……

可以看到,首届中科大少年班的大多数成员都成为了全球知名的科学家,就这一点来讲,少年班的举办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就像白纸上面滴了一滴墨水一样,人们更多的是关注那地墨水的颜色,而忘记了这张纸更多还是白色的。媒体们往往喜欢针对个例来进行包装点评,这样才有爆点和讨论的话题,而对于更多的成功者,选择了忽视。

在接下来的岁月了,少年班更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据2014年统计,中科大少年班37年共计毕业2910名本科生,其中90%的考取了国外的研究生,其中19%供职于科学界,超过200人成为了国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授。其中2人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7人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5人当选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另有72%活跃在企业界、金融界,在世界500强任职的约35%。

像90后的90后的陈楚白就已在国际刊物上以共同之一作者和之一作者发表论文两篇,尹希,主要研究领域为弦理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正教授,是被国际物理学界寄予厚望的青年物理学家之一。还有曹原,一天之内有2篇文章出现在《Nature》上,那时候他才年仅21岁。

陈楚白

尹希

曹园

对于截止目前毕业不到3000人的毕业人数来讲,这样的人数还不够普通院校一届的毕业生,但就是这些毕业生,却成为了各个行业的佼佼者,其高端人才额成材率相对于普通院校高的惊人。

虽然很多人质疑少年班的“揠苗助长”,宁铂、谢彦波的有关少年班*时常被人们提及,但是,少年班的大部分毕业生,正在用他们的丰硕成果来回应着外界对他们的质疑。很多时候,我们要承认,天才和普通人确实是不一样的,而少年班的存在,正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这些天才不被埋没。

健康食品 产品推荐 洗护测评 知识科普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名称:三九知识
2、本站永久网址:www.1puu.com
3、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4、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aaw4008@foxmail.com 网站右下角【投诉删除】可进入实时客服
5、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本文链接:http://1puu.com/post/55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