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泥丨源自西泠印社,由创始人丁辅之、王福庵、叶为铭共同研制,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近二十年来,在曹勤等人的继承发展下,有朱磦印泥、丹顶朱砂印泥等多种品牌。西泠印泥具有色泽古雅、质地细腻、丰富沉着的特色,夏不渗油、冬不凝固、经久不褪等特点,钤出的印文清晰传神。经著名书画家、篆刻家、收藏家、鉴赏家使用后极为称赞,誉为艺林珍品。
在灿若星辰的西泠艺苑中,西泠印泥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民间更有一两黄金一两泥的说法。西泠印泥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说它贵如黄金?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到杭州孤山南麓的西泠印社。
如果要探讨西泠印泥,恐怕没有人比他更懂行了。他就是西泠印泥第四代掌门人,西泠印泥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曹勤。
匚 春风化雨的启蒙教育
曹勤从小伴着孤山和西泠印社一起长大。经常接触到学术交流、裱画、文物收购等,虽然懵懵懂懂,但就是喜欢在旁边看,老先生鉴定字画他也会去听一下,领悟他们笔墨、笔法、意境,算是启蒙教育。
当时印社雅集、社群活动很多,他经常能接触到文化名家。有时候,老先生们还会亲切的跟他聊几句。看着老先生们,小时候他就立志,长大后做一名像他们一样的名家。虽然他只是向我们讲述了一下儿时就与印社结缘,一起吃印社大锅饭的故事,但在我们看来,印社文化润物无声,已经在他幼年的心底生根发芽。
匚 一路坚守 也曾彷徨
70年代末,曹勤进入了西泠印社。当时社员们可以自行选择金石篆刻、书法、字画鉴定、裱制等学习门类。他毅然选择了金石篆刻这一从小耳濡目染,扎根于心的技艺。
当时篆刻组导师茅大容先生亲自传授他篆刻书法以及印泥制作。他说,老师曾教导我们,要有自己的小打算,就是说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这个项目。他(老师)也讲到了,篆刻家很多,人人都是篆刻家。印泥谁来做?总要有人来做。
在曹勤看来,印泥就是表达我们中国的文字、中国印章线条的载体,作为其载体,印泥的质量必然也要与之相匹配,从小便在印社耳濡目染的曹勤是最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他毅然决然的走上了制作印泥的道路。
印泥制作技艺对社员专业性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又脏又累,所以能坚持的人少之又少,更谈不上传承。相比当时一起学习印泥制作的其他人,曹勤显得是那么的热忱执着。
谈到传承印泥技艺的坎坷,他说自己也曾动摇过。有一次拿到了转岗表格,他心中五味杂陈。想着自己从小受到金石篆刻文化濡养,现在已经做了20多年,印泥凝结了几代人的感情。
印泥制作专业性这么强,没有十年八年做不好。如果自己不做,就真的没有人做了,甚至西泠印泥就会没有传承的脉系。他心里非常不舍,于是又萌生出保护西泠印泥的想法。回想起差点与西泠印泥擦肩而过,他的表情、语气夹杂着些许唏嘘、感叹。
匚 拿得起 放不下的印泥情结
自从曹勤先生拿起西泠印泥的牌子后,就再没放下过。在他的掌舵下,西泠印泥在遵循古法技艺的同时开拓创新。他说,人们只道这块巴掌大的泥巴是雕虫小技,但只有内行人才知道,唯有深入理解篆刻的人才能找到好印泥的灵魂。传承印泥制作,一定要热爱印学,并且有强烈的探索欲和创新精神。
回想当初,他很欣慰因为自己的坚持,让西泠印泥的脉系保留了下来,他个人也圆了自己小时候的念想。他谦虚的说,自己做不了像老先生们那样的名家,做一个不忘初心的匠人也行。但在我们看来,匠人只是谦虚之词,他早已经成为了一位名家。
在中国艺术史上,如曹勤先生一般的金石篆刻家的身影或许没有书画名家们耀眼,但他们的存在让流传至今的名作更具有历史说服力。水墨丹青是艺术,方印红泥也是艺术。一方赤红见丹心,小小的红泥背后,所蕴含的技艺传承更意味深长,几代人的心血,皆浓萃其中。
- 上一篇: 未来十大吃香行业 2021学什么技术最有前景
- 下一篇: 把手机ip改到国外 手机更换ip地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