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正文

40个精准扶贫的案例 扶贫成功的典型案例

admin 健康 2022-11-19 00:20:42 548 0

文字|南江县委办公室主任安建宁

“工行派来的秘书干得不错。”在秦巴山区深处的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提到县委副书记娄克伟,当地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2016年4月来到南江县参加脱贫攻坚战的娄克伟,是1995年以来工商银行派出的第28名扶贫干部。四年来,他按照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的安排,认真落实定点扶贫项目,致力创新,不遗余力地推动革命老区南江县脱贫攻坚,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曾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和支持农村脱贫攻坚典型人物荣誉。

南江县委副书记娄克伟(前排左二)在南江县高桥镇平岗社区组织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推广扶贫小额信贷项目。

深入调研,翻山越岭走大山

娄克伟履职扶贫的南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位于秦巴山区深处,因河流通达难,曾被称为“难河”。由于大山阻隔,信息闭塞,灾害频发,全县一贫如洗,贫困深重。

“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走到脱贫攻坚最前沿。”出发前,娄克伟受总行领导委托。

之一次下乡,他在地图上选择了一个特别偏僻的山村,叫红岩乡双寨村,——。从县城到村里花了三个多小时,路上满是泥水坑坑洼洼,还有从山上滚下来的落石。汽车在悬崖路上行驶,一路颠簸。进村后,我看到的很多地方都是破旧的木屋。其中一个墙上有严重的漏风,一家人被四面墙围着。74岁的李汉琴生病在家,儿媳留在家里照顾他,不能出去打工挣钱。老人听说娄克伟是北京人,咳嗽了一声,坚持要和他说话。交谈中,娄克伟了解到,这位老人以前身体强壮,能养十几只黄羊。几年前,他生病了,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羊也卖了,还欠了一些债。现在他想养一些黄羊赚钱还债,可惜没钱买羊,拿不到贷款。

看着老人期待的眼神,娄克伟心情沉重,承诺老人会尽快帮忙想办法回复。不幸的是,老人很快就因病去世了,这让他心中充满了愧疚。正是这份愧疚,坚定了他加强产业扶贫和金融扶贫的决心。

娄克伟与贫困户

完善机制,用“借羊还羊”探索授渔帮扶

公山镇乔巴村村民孙平每天早上起床的之一件事就是去羊圈里看羊,这是他参加工商银行“借羊换羊”产业扶贫项目后最重要的事情。2016年,孙平通过工行扶贫项目,借了20只南江黄羊养殖母羊和1只公羊。经过精心喂养,他的收入超过了贫困线。他从第二年开始逐步还羊,2019年把借来的羊全部还给村集体。近年来,他每年卖出40多只黄羊,平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在南江县,有1000多户人家借助这种产业发展模式脱贫致富。

南江黄羊是南江县经过几十年选育而成的山羊新品种。它有“中国之一山羊”的美誉,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现在,南江黄羊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40多亿元。但在“借羊换羊”项目实施前,贫困群众饲养黄羊存在资金不足、技术欠缺、怕风险、担心收益等诸多问题。如何改变村民手握“金字招牌”却生活贫困的局面?L

"font-size:15px;">娄可伟与农业部门、黄羊龙头企业反复研究后,逐渐明晰了思路:使用工商银行帮扶资金购买优质能繁母羊,借给有养殖能力和养殖意愿的贫困户饲养,由出售能繁母羊的龙头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和以保底价收购,产出的小羊归贫困户所有,2到3年后贫困户给村集体归还等质等量的能繁母羊,其他贫困户再借去饲养,持续滚动发展。对于弱劳动力和养殖条件受限贫困户,可将羊只托管给专业大户产业化代养,贫困户通过种植牧草、投工投劳等方式获得收入并参与分红。

这种“工行+ *** 部门+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保险+贫困户”六方联动的“借羊还羊”产业扶贫模式效益日益凸显,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稳定脱贫,得到贫困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2019年5月,工行驻四川南江定点扶贫组提交的《由“发羊”到“借羊”,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四川省南江县黄羊养殖产业扶贫案例》,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评为“全球减贫更佳案例”。

2018年4月,娄可伟到南江县高桥镇张公塘村实施中国工商银行南江黄羊产业扶贫项目,给贫困群众发放南江黄羊并开展技术培训。

2020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消费扶贫联动机制在南江县高桥镇桅杆村实施。自家的鸡蛋和蔬菜在家门口变成了现金,贫困群众向娄可伟分享喜悦心情。

发挥优势,金融到户助力脱贫攻坚

作为金融机构扶贫干部,娄可伟一到南江就准备通过金融扶贫帮助老乡脱贫致富。几年下来,他感叹,“对贫困群众开展金融帮扶并不容易。”

何登荣是工行南江支行挂联的高桥镇桅杆村的贫困户,是村里推荐的信誉比较好的金融扶贫试点户。但面对金融扶贫政策,何登荣竟然拒绝贷款,很好的项目却实施不了。这是娄可伟始料未及的。而这种情况在全县其他乡镇也普遍存在。

经深入了解,他找到了原因。一方面,很多贫困群众没有发展产业的计划,贷款后不知道怎么使用,用了担心没办法还。与此同时,另一方面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过去有的贫困户贷了款不按约定用途使用,导致形成风险,有的银行不敢轻易发放贷款了。

娄可伟与桅杆村驻村工作队一起商量,由驻村工作队手把手帮着贫困户规划产业,帮助使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并共同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帮助联系产品销路,全过程帮助贫困户使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发展产业。这时候,再次上门做何登荣的工作,他终于动了心。

何登荣过去曾经外出打工帮别人养猪,在养猪方面有经验,他申请贷款5万元,建设了猪圈,买了仔猪,驻村工作队联系农业技术人员经常上门服务,年底又帮忙找销路。可喜的是,何登荣的养猪场当年就出了效益,扣除成本,还清5万元贷款后还有2万多元的盈利,试点很成功。这一办法很快推广开来。

大家称这个方法叫金融扶贫“驻村工作队”工作法。这一模式让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有了效益,产业也发展起来了,贫困户、银行对此都非常欢迎。为了让借款贫困户有还款意识,娄可伟还组织对贷款贫困户开展征信和感恩教育,保障扶贫小额信贷业务良性开展。目前,全县已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65亿元,在助力当地脱贫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扶智扶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2020年6月15日上午,南江县正直镇长滩村,不少村民前来用道德积分兑换奖品。张丽春用28分兑换了4把挂面,刘本江用30分兑换到两把挂面、一提卫生纸。“下个季度,我再努把力,一定要超过刘本江!”张丽春笑着说,“我们现在比的就是谁家的道德积分高。”

他们说的道德积分,是参照银行积分兑换物品模式,创新开展的乡村文明治理新模式。娄可伟在一次参加脱贫攻坚群众宣讲活动时突然有一个想法,可以学习借鉴银行积分兑换物品的模式激励引导老乡们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助推精神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这一想法与巴中市委宣传部的思路不谋而合。

2017年7月,在南江县关坝镇小田村“乡村道德银行机制”启动试点,通过“表现换积分、积分换物品”的方式,按照“议、评、晒、奖”四步,每月将各户道德积分存入“道德银行”,用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让“德”者有得,激励向上向善。

其后,在娄可伟被委派主持县委宣传部工作后,迅速组织在全县全面推广。村民汪从良说,“有了‘道德银行’,我们村更漂亮了,每个人都很注重自己的言行,家庭邻里也更和睦了。”巴中市也在全市推广这一机制,目前巴中全市已有1300多个村实施这一机制,惠及群众超过10万人。该模式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11个部门采纳并向全国推广,同时被列入《中国减贫奇迹怎样炼成》一书。

“努力用群众的内生动力来支撑脱贫攻坚,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娄可伟说,将继续通过“道德银行”和“联动扶贫”等新机制巩固脱贫成效,引导大家不等不靠,自强自立,持续创造美好新生活。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22期)

2020年第2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健康食品 产品推荐 洗护测评 知识科普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名称:三九知识
2、本站永久网址:www.1puu.com
3、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4、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aaw4008@foxmail.com 网站右下角【投诉删除】可进入实时客服
5、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本文链接:http://1puu.com/post/5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