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哈·哈迪德,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
2016年3月31日,死于心脏病,享年66岁。
她死后的第二天,刚好是愚人节。
上帝似乎对她的人生,开了个玩笑。
去世的那天,这个一生都被钉上十字架的女人,霸屏了各网站头条。
扎哈活着的时候,惹人非议;她离去后,却被世人捧上神坛。
在众人悼念的背后,我们需要去试着了解这个女人。
她被称为女巫、女魔头、疯子、异端……
有人说她喜怒无常,有人说她是天外来客,还有人说她是特立独行的大师。
她是首位,也是至今,唯一获得建筑界更高荣誉普利兹克奖的女性。
在男性主导的建筑界里,她被誉为最伟大的女建筑设计师之一,
但最伟大这三个字背后,却包含争议。
建筑界的女魔头是怎么练成的?
扎哈出生在1950年的伊拉克巴格达。
父母均是有学识和教养的人,坚信优质教育能让女儿优秀和独立。
扎哈的天赋在于,22岁前她从未接受过正式的建筑学教育,但却展现惊人的建筑才华。
6岁,她就能向从事建筑的阿姨展示设计图。
10岁,她告诉父母要当一名建筑师,扎哈父母非常支持她。
1971年全家为她的学业和抱负移居伦敦,她开始在著名的建筑学院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
在AA,扎哈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在此被滋养。
她被鼓励捍卫自己的观点,和勇敢展示作品,而当时英国不少建筑学府,却固守传统学习制度。
1977年,扎哈从AA毕业加入了大都会事务所(OMA)。
在那里做了两年学生和合伙人,并开始参与大量的国际建筑竞赛。
那个时候的设计,已经频繁出现锐角锋利顶角等设计元素,还有那像丝巾丝滑的长弧形曲线。
1979年,扎哈在伦敦创立了个人建筑事务所。
此后,她的一系列具有非常强烈的试验性建筑设计,为她打响了名声。
可是,彼时的扎哈并不知道,名声越大,争议声也越大。
1983年,扎哈应邀设计中国香港山顶休闲娱乐俱乐部。
她被要求依据当时地貌来设计,并被期望俱乐部成为中国香港的地标性建筑。
扎哈的建筑设计十分大胆前卫。
她企图挖空城市地下空间,呈现出上空式房屋。整体房屋的造型是抽象的几何图形,角度锐利,像一把尖刀插在山坡上。
这超时代感的设计,如果完工,确实能成为香港地区顶尖人士的又一生活圈。
扎哈关于香港山顶休闲会的提案
但在实施过程中,因为难度过大,扎哈的大胆构想最终无法落地。
逼于无奈,房地产商撤出了该项目。
扎哈企图打破常规的建筑,注定只能留在设计图纸上,被业界称为纸上的神作,现实中的烂尾楼。
此后的扎哈,似乎陷入了图纸设计的魔咒。
1986年柏林库大街扎哈竞标之一名,但同样因为施工困难而无法落地。
整整10年,扎哈的设计心血只能止步于图纸设计。
这是扎哈在建筑界立足,遇到的之一个争议,也是更大的困难。
这对于一个把建筑当作梦想的建筑师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可扎哈,丝毫没有放弃。
十年后,扎哈迎来了人生的之一个转机。
在43岁那年,她打破了纸上谈兵的魔咒。
1993年,德国莱茵河畔维尔的维特拉消防站建成,这是扎哈之一个落地实现的建筑项目。
建成的消防站,看起来是一个封闭的建筑,但仔细观察能看出很多有意思的观赏性。
它的内部墙壁是锐角三角形,分开的,连续的,看起来非常活波,与日常所见的形状特征不同。
拍摄扎哈建筑物摄影师说,消防站在扎哈手里,连混凝土都变得与众不同。
自消防站成功落成后,扎哈才真正开启了属于她的建筑梦想,并且一骑绝尘。
1999年,扎哈击败273个对手,竞标成功国立21世纪艺术博物馆。
扎哈从此就顺风顺水了吗?并没有。
在这个男性主导的建筑界里,扎哈依然很多项目,因为偏见而被无情取消。
扎哈的第二个争议性,在于建筑作品的奇葩性。
女性的艺术审美,被捆绑在十字架上严刑拷打。
2013年,扎哈为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设计体育场,被不少男性评论家,认为是女性生殖器。
他们尖酸刻薄地表示,这个女性生殖器装载了40000个观众。
面对过度解读,扎哈解释,体育场弯曲线条,灵感来自 *** 单桅渔船弯曲线条。
她认为,这是有文化根据的。
而那些反对的男性评论家们,则坚持认为这不符合大众审美。
这到底是审美取向问题,还是有人先入为主呢?
争议依然存在,扎哈顶着质疑走到2015年。
这次的争议,则是来自她的设计过于烧钱。
因设计过于细节繁复,且是不规则几何图形,加上体量非常大,她的建筑就表面材料成本,就是传统建筑的3倍以上。
2015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宣布,取消扎哈·哈迪德设计的东京奥体管项目。
理由是:因为预算超标。倾听民意后,决定东京奥体管项目从零开始。
扎哈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再次成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日本东京奥体馆的项目,可谓是一波三折了。
扎哈·哈迪德设计的新国立竞技场 图片来自dezeen.com
扎哈设计的日本新国立竞技场,整个外形像一个自行车头盔,依然保持流线型设计。如果从场馆内部看,仿佛置身于宇宙飞船。
当时项目评委会主席安腾忠雄对此大加赞赏,认为流线型和未来感的设计,体现了日本想传达的信息,这个体育馆将会成为未来一个世纪的世界体育圣地。
于是,扎哈击败其他著名的建筑事务所,获得了之一名。
可是,就在公布之一名之后,日本建筑界却出现了批判声。
很多重量级的建筑大师,站出来反对该方案的落地。
什么原因?
他们认为,方案设计体量太大了,所谓的未来感和周边环境格格不入。
在舆论压制下,扎哈事务所对方案进行两轮修改调整,最后依然因为过高的造价和超大体量,让日本方面无法接受。
就这样,东京奥体馆的项目在议论中被迫取消。
扎哈在事务所网站上声明,造价问题不是设计问题,而是各方如何达成共识的问题。
据说,日本重启体育馆项目,涉及到了政治纠纷,而扎哈不过是当时纠纷的靶子引线。
无法追究当时实际情况,但扎哈的争议,也被国内不少人当作新闻佐料。
特别是潘石屹在微博晒出扎哈设计的银河SOHU后,引来了不少吐槽声。
但诡异的是,潘石屹重金投入银河SOHU,开盘三天就创下了40多亿成交量。
扎哈建筑作品烧钱,但确实也赚钱。
自此,扎哈作品在中国建筑市场上屡屡亮相。
形似梯田的北京银河SOHU、像两颗鹅卵石的广州大剧院、宛如三朵芙蓉的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还有流动感极强的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
扎哈在中国,把她的设计理念和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对于大众而言,很难去了解建筑带来的艺术震撼。
但扎哈作品,能让大多数人乍看之下,感受到光怪陆离的科技感。
她的超前审美,让人无法看透,却分明能感受到建筑带来的情绪。
例如SOHU系列的银河SOHU、望京SOHU和凌空SOHU,不管是从高空俯瞰,还是从局部细看,都具备了非常强的科技感。
凌空SOHU
它们就像是,在都市丛林里屹立着的天外来客。
结构严谨,却又不缺乏线条感。
扎哈设计的广州大剧院,则凸显了凸壳结构。
远远看去,就像是立在江水中熠熠生辉的两颗宝石。而因为建筑设计的中间部分是用三角剖分的镂空,晶莹剔透。
广州大剧院 来源:羊城晚报
国内设计的作品还包括了澳门摩珀斯酒店,细细观看,会发现内部构造特别像是严谨的细胞结构。扎哈的设计巧妙在于,很多细节来自大自然植物的构造。
澳门摩珀斯酒店
扎哈建筑事物所,不仅在中国打造了众多知名建筑,在国外的建筑作品中更是将科技感运用得出神入化。
安特卫普港口大楼 图源:中国美术报
扎哈认为,性感不仅仅是曲线。
她特别擅长凌乱美的设计,那是一种无序的秩序感。
也正因为她的作品标新立异,锐角可以变圆润,弧线可以很流畅,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给建筑界很强的冲击感。
不过,扎哈一直都有一个心病。
虽然她的作品在很多人眼里,确实是巧夺天工,却还是无法真正获得大众认可。
扎哈真正走入建筑行业后,才发现女性要立足简直难以登天。
如果说设计作品过于前卫,被批驳还可以接受,但如果因为是性别、种族和国籍等偏见,而导致被批评,那就是单纯的歧视。
得益于内心的强大,不管是客户偏见,还是同行歧视批判,扎哈也从来没有放弃折腾自己。
她性格暴躁,一方面是被歧视逼出来而采取的自我保护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唯有严苛对人对己才能立足。
面对事务所的员工,她要求细节精准,否则就撕坏图纸。
面对性别歧视,她厉声喝道,如果我是男人,他们还会说我狂妄自大吗?
虽然建筑界越来越多女性,但在男性主导的建筑行业,扎哈依然需要日复一日异于常人的坚持。
扎哈事务所一开始规模非常小,办公室只有9米高,员工不到10人,但要做100个人工作量。
为了完成梦想,为了争一口气,扎哈没有睡过好觉。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图源:英国驻华大使馆
2004年,扎哈·哈迪成为了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女建筑师。
这在当时来看,是十分耀眼夺目的成绩。
随后,她拿奖拿到手软。
英国、日本、法国和美国建筑界等各种奖项,乃至于英国皇室的爵位,都被她揽入怀中。
2016年,扎哈·哈迪成为首位获得RIBA皇家金奖的女性建筑师。
她凭借自己的坚韧和设计天赋,在建筑界里开辟出了了自己的一片天。
扎哈曾说,她没有一天放过她自己。
这位出生于战火纷飞的女建筑师,注是要在硝烟中获得认可。
2016年3月31日,扎哈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
建筑对她来说,是终身之学。
她深爱建筑,她一生未嫁。
她把建筑作品,当作是自己的孩子。
遗憾的是,她无法亲眼见到生前备受夸赞的北京大兴机场,这是她最骄傲的作品之一。
她一生痛苦。
她一生饱受争议。
她一生更是在颠覆常人对建筑的偏见。
更重要的是,她一生都在用建筑,来捍卫女性的生存空间。
2004年,扎哈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她发表感言:
在过去许多年中,我一直在为获得人们的认可而奋斗。从这一刻开始,人们真正接受了我,知道我是个能出活的女人了。
谨以此文纪念扎哈,她是全球女性的榜样,不仅仅存在于建筑界。文/Y*
健康食品 产品推荐 洗护测评 知识科普 牛牛说喷剂 霸王液精华液 七月七胶囊 牛鲨延时喷剂 今枪哥延时喷剂 小牛测评网 赛无双 银豹鹿鞭糖 无限神力虫草鹿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