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广正文

冲泡绿茶、白茶、红茶、普洱茶,记住4点,可以有效避免泡出浓茶

admin 推广 2023-07-06 17:41:39 388 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知乎: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刷短视频期间,看到一段关于浓茶的解释。

“如果你将茶汤味道泡得太浓,就往里面加水稀释,就像厨师在后厨做饭,一道菜出锅前总要尝一下咸淡。”

兑水稀释,不过是事后弥补。

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请客喝茶,当着客人的面,往浓茶里掺水稀释,这场景未免太尴尬。

再说,论茶汤风味,兑水掺水会让茶汤变得古怪。

浓茶的浓苦滋味,虽说能得到暂时缓解,但茶汤平白增添了水味。

对待泡浓的茶,加水稀释,治标不治本。

回到问题的根本,最重要的内容,在于提前预防。

从以下4点着手,避免浓茶的生成,才是关键。

《2》

一、适当投茶。

投茶过多,会埋下将茶汤泡浓的隐患。

不论泡什么茶,投茶数量的控制,都讲究适可而止。

以盖碗泡茶为例,市面上常见的白茶、红茶、岩茶、普洱茶等,推荐投茶量如下。

泡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春秋寿眉等,一概投茶5克;

泡红茶,冲泡正山小种、烟小种、金骏眉、小赤甘等,投茶5克;

泡武夷岩茶,大红袍也好,水仙肉桂也罢,建议一次泡8克;

泡普洱茶时,冲泡生普,投茶8克足矣。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投茶标准,清一色适用于110毫升容量的标准盖碗。

注水时,水量别太少。

往盖碗内注入沸水时,水位线接近碗沿,合盖后没有热汤溢出,最为合适。

适量投茶,茶水比例适中,更能泡出适宜大众的浓淡适中风味。

不过,哪怕是对照上述推荐的茶水比例,也有部分新茶友会感到困惑。

“5克、8克的投茶量,该怎么把控呢?”

很简单,买一把克秤放在茶桌上备用。

每次泡茶,先称重,再冲泡。

精准控制投茶量,既能预防茶汤被泡浓,又能减少对好茶的浪费。

要是凭借手感,随便抓茶,万一投茶太多。

原本仅需5克白茶,却一下子猛增到7克、8克、9克,甚至更多。

这么多的投茶量,肯定会将好茶泡浓。

若是冲泡荒野银针、有机银针、7年陈牡丹王等相对珍贵的茶叶。

每次浪费三、两克的茶叶看似不多,但积少成多下来,可谓是巨大浪费!

《3》

二、别将茶叶弄碎。

茶味浸出速度快慢,也是造成茶汤泡浓的重要成因。

浸出快,茶味释放过量,茶味易浓;

浸出慢,茶味缓缓释放,更利于掌握茶汤滋味浓淡。

结合现实情况看,干茶叶片保留相对完整的茶,不容易泡浓。

若是碎茶冲泡,情况则例外。

寻根究源,与茶叶的基础外观特性有关。

一片茶的诞生,来源自山茶科、山茶属的植物。

不管是什么茶,从植物学特点看,它的叶片都属于“革质型”。

经历制茶干燥处理后,干茶的含水量低,叶片易碎。

叶片保留完整的前提下,叶表的蜡质层完好。

冲泡时,干茶遇水刹那,可借助蜡质层充当屏障。

适当调节茶味浸出速度,类似防洪堤坝那样,避免短时间内茶味过量浸出,造成茶味泡浓。

反之,若是茶叶比较碎,叶片分崩离析。

叶片表面的蜡质层防护作用,彻底失效。

碎茶在冲泡时,内在茶味物质一股脑儿地泡出。

哪怕泡茶技术再好,也不可避免会将茶味泡浓。

所以为了妥当利用碎茶,学问可不少。

平日撬茶饼时,每次撬碎的茶末可以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到网上买点茶泡袋。

往里少量装入碎茶,将这些碎茶包用于玻璃杯泡茶或者煮茶,倒也方便。

若是按照常规泡法,麻烦较多。

哪怕依照标准投茶量,碎茶末冲泡时,前3-4冲左右茶汤滋味容易偏浓。

后续再续水浸泡,又会因为茶味提前过多消耗,造成不耐泡!

《4》

三、别提早闷泡。

干茶遇水,一触即发。

泡茶喝,是一场茶与水邂逅的艺术。

内质丰沛的好茶,浸泡时间不需太长,快速冲泡便能泡出精彩风味。

若是闷着喝,反而会提前消耗过多茶味,将茶汤滋味泡浓不说,还会影响后续的耐泡表现。

用盖碗泡茶,提前闷泡是一大冲泡禁忌。

不管是什么茶,浸泡时间都要遵从“先快后慢”的规律。

前5、6冲左右,茶汤滋味渐入佳境,茶味表现处于上升期。

这会儿,千万别闷茶。

快速注水,快速出汤,快速沥干,泡茶务必求“快”,才是王道。

要不然,往盖碗内注入沸水后,迟迟不出汤。

干茶待在又闷又热的环境内,内在的茶多酚、咖啡碱等苦涩茶味物质快速释放,汇入茶汤。

闷出来的茶汤滋味,苦、涩、浓。

*** 性太强,风味表现一言难尽。

倒不如快出水冲泡,更能泡出浓淡相宜,香清甘活的绝佳风味。

为了合理调节茶味浓淡,盖碗泡茶并不是每一次都追求“快”。

连续快速冲泡多次,随着大量茶味被消耗,一泡茶的风味表现进入尾声。

步入尾水期后,若是继续快出水,泡出来的茶味会偏淡。

适当坐杯,延长浸泡时间,促进内在茶味物质浸出,更能合理利用茶味!

《5》

四、茶水分离。

泡好一杯茶,茶具选择很重要。

按基础泡茶功能的不同,茶具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茶水不分离式。

包括玻璃杯、大茶缸、保温杯、大茶碗、焖烧壶等。

另一类则是茶水分离式。

包括盖碗、茶壶、飘逸杯、快客杯等。

泡茶喝,为了展现好茶的完整风味层次变化,逐次冲泡,逐道出汤,依次细品,才是上选。

若是追求简化,用玻璃杯泡茶。

那么,哪怕品质再好的茶,泡上2-3杯茶后,再次续水茶味立马就淡。

对于茶水不分离的茶具,它们在泡茶时,一概不适合投茶过多。

仅需一小撮干茶,便能泡出一杯茶。

投茶量太多,反而会将茶味泡浓。

而对盖碗、茶壶来说,泡茶喝,务必要及时分离茶水。

茶味没有泡淡前,别想着坐杯闷泡。

倒茶出汤时,茶汤务必彻底沥干,别拖泥带水。

完全沥干,底部不留残茶。

不然,剩余在底部没沥干的茶汤,会将茶味闷得极度浓重。

下一冲再次注水,这部分闷得浓酽不堪的茶水,兑入下一道茶汤内。

会像推到多米诺骨牌那样,让茶汤越泡越浓,越泡越涩。

鲜香醇爽,香清甘活的绝佳茶汤风味,难以呈现!

《6》

收到一条新留言,“喝茶不喝浓茶,哪能叫喝茶!”

且慢,这种说法太固执片面。

浓重苦涩的浓茶,多饮无益,会加重人体的肾脏和肠胃负担。

*不耐受的群体,更是不宜饮入浓茶。否则会带来喝茶失眠的困扰。

茶圈内,历来不主张喝浓茶。

好端端的茶,没必要非泡浓了再去喝。

喝好茶,浓非厚,淡非薄。

茶味浓淡与否,主要依靠泡茶方式调节(增加投茶量与浸泡时间等),与茶叶品质无关。

茶汤厚薄与否,能展现好茶的硬实力。

产区环境优越,制茶工艺到位的好茶,内在茶味积累充足。

冲泡时,即便是快出水泡茶,也能泡出醇厚稠滑的茶汤。

啜入一口,香滑无比,回味无穷,生津持久。

醇厚、细腻、茶香落水,回甘生津,才是实打实的品质展现。

先天底子不足的劣质茶,哪怕将茶汤闷得再浓,也不会带来这般香滑美妙的汤感!

说到底,闷浓闷苦的浓茶,不推荐多喝。

温茶淡饮更养人,泡茶时尽量避免将茶味泡浓,方能不负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健康食品 产品推荐 洗护测评 知识科普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名称:三九知识
2、本站永久网址:www.1puu.com
3、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4、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aaw4008@foxmail.com 网站右下角【投诉删除】可进入实时客服
5、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本文链接:http://1puu.com/post/26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