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正文

用考试指导学习方向:上海BJCP品饮考试复盘

admin 健康 2023-07-12 14:13:07 603 0

BJCP全称是Beer Judge Certification Program,即啤酒裁判认证项目。持有该认证的裁判可以在家酿大赛中做评委。想要获得认证,首先需要参加线上的选择题考试,通过后才可参加线下的品饮考试。近两年品饮考试逐渐固定为上海一场、北京一场,今年的五月份场次就在上海进行。

【交出手机 摄影:林林】

此次考试共有13位考生,现场考官是四三老卢两位经验丰富的裁判。还有两位资深的裁判担任了主持和侍酒工作:汉娜主持考试,林林分酒侍酒。

【你永远能在照片里看见横着的林会长】

简要介绍一下考试形式。BJCP线下品饮测试的形式为盲品6款酒,每款酒15分钟,根据给定的风格写评分表。每次上酒时,考生会被告知此次酒的风格(不一定是对的),分酒过程考生不可见,相当于盲品。每款酒大概60ml,考生需要在15分钟内判断考试酒是否与告知的风格一致,按照告知的风格特征讲出考试用酒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考试时评分表与比赛评分表类似,区别在于左下方的风味后面去掉了具体描述。比赛用评分表如下:

【比赛评分表,来源:啤博士官方网站】

笔者在2018年9月参加过一次线下考,对考试形式和时间紧迫程度有些印象。15分钟写完一篇小作文,需要非常快的写字速度和判断速度。上次考试通过后想提高品饮部分的分数,所以参加了这次考试。积攒了一点经验之后,最后全都写完,没有出现虎头蛇尾的尴尬情况。

说回到题目本身。按照顺序,我简单介绍一下六款酒,以及临场的情况。

之一杯:8B 德式黑啤,Schwarzbier

德式黑啤是一个很常见但目测很少有人去酿的酒。前段时间疫情期间在家里没有酒喝,恰好喝过一些超市里买到过5块一听的Stangen德式黑啤,很重的焦糊味,风格上是不允许的。德式黑啤允许焦香,但是不允许焦糊味。其实这是符合常理的:烤焦是一种烘烤程度的描述,而烤糊则是搞砸了吧…对麦芽适用,那么对衍生风味应该也会适用。

【过年时在家里超市买的德式黑啤】

在拿到酒的那一刻我心里一沉,这个风格确实喝得少,要翻车了。但是慢慢分析过后,心里基本有底。作为德式黑啤,手中的酒焦香不够浓郁。最终判断与德式黑啤偏离有点大,分数给了多少我忘了

实际上用的是Asahi Dry Black,是个国际深色拉格。日本人做德式酒还是有一套的,最近一年里尝过挺多日本酒,大都做得很克制。交流下来,大家对这款酒评价比较低,作为德式黑啤并不合格。

第二杯:26B 比利时双料 Belgian Dubble

这道题应该是相对简单的,对于很多参加考试的人来说,比利时修道院啤酒肯定是会常常复习的风格。双料是一种深色、较烈、表现麦芽风味和酵母风味的比利时啤酒,加强之后会演变为比利时深色烈性艾尔(四料的特征)。

酒杯端上来之后,外观上和双料还是蛮像的,当然香气也确实是深色修道院啤酒的感觉,这两点很容易判断。但是从入口开始,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这个烈度,明显已经超过双料的范围了。从酒精温热感、麦芽质感上感知,这款酒都要到10度了,肯定不是双料。然而又与双料风格特征相似,我临场判断这应该是个比利时深色烈性艾尔。

揭晓答案与我的判断一致,是圣伯纳Abt 12,比利时深色烈性艾尔的标准酒。

第三杯:10A 德式小麦白啤 Weis *** ier

德式小麦白啤这个风格最典型的特征是香蕉味和丁香味,以及酒体颜色浅、泡沫洁白细腻持久。其实小麦白啤还可以再区分为HefeweizenKristal,也就是酵母浑浊型和清亮型。考试选用的是浑浊型。

拿到酒之后,我发现香气上面几乎找不到香蕉和丁香味,一度以为是鹅岛312(美式小麦)。但是理性告诉我并没有美式酒花香,酒体厚度也要高于美式小麦。再仔细分辨,果然找到了那一丝若隐若现的香蕉味,临场判定是一个表现比较差的德式小麦白啤。当然了,氧化味也没有缺席。

像这种特征风味不明显的酒,通常建议是改善酵母活性、换用更优质酵母等从酵母出发的角度,考虑到这款酒有氧化的感觉,也可以推测是后期保存不善,因为氧化等各种因素导致香气减退。不过,这酵母肯定得背锅了。

不过,杜门斯啤酒学院毕业的专业人员李志豪给出了一个更新的见解,从他们学习的资料中找得到:

考试之后我跟他交流了一下,他这样认为:

第三杯是Weißbier 德式小麦。在BJCP的描述中是“适中到强烈的酚类、丁香和果味(香蕉)酯类香气”。但我在德国学习小麦啤酒时,分为三种风格,有突出酚类香气的:丁香(4-VG), 有突出果酯香气的:香蕉(*),还有第三类,中性,通常会有更高的杀口感,代表性的酒款就是Erdinger,并且这类小麦酒还会有独特的轻微的玫瑰花香味。 考试时我拿到这款酒时,在品饮过程中没有尝出期待的丁香和香蕉时我就想到会不会是Erdinger,但是这款酒因为氧化的原因与我在德国喝到的Erdinger相距甚远,所以我还有想会不会是其他品类的酒,让我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我还是给了这款酒一个比较低的分数。

李志豪

第四杯:21A 美式IPA

美式IPA是与英式IPA相对的一个概念,突出美式酒花的风味(松针、柑橘、热带水果等香气)。明显的苦味也是IPA的一个通有特征。

经历了前面三款酒的摧残,这款美式IPA让我觉得神清气爽。当然问题也是有的,氧化味过于明显了。明显的纸板和葵花籽味,基本确定是长时间放置而氧化了。风格内的酒大家通常给分会高一些,但是这一款后期交流的时候听到了各种五花八门的分数…

【Punk IPA,来自Brewdog官网】

事实证明不要考后对答案,反正我给这款酒的分数挺高的。考试选用的是使用的是氧化了的Punk IPA,还是老版本的标签,考官们用心良苦了。

第五杯:13C 英式波特 English Porter

英式波特这个风格的来源,估计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就是英国码头工人(Porter)的解暑饮料嘛。一款饮料该具有什么特征呢?重要的应该是易饮性吧。咱不能一杯下去,活儿不能干了,这不符合常识。

拿到酒之后,之一感受就是香气上面有些浓郁了,这时我就在想可能是什么情况了。喝到嘴里去,基本可以确定作为波特可能偏重了。慢慢喝几口,又尝到了比较明显的甜味,大概可以猜到这应该是个世涛,很有可能是牛奶世涛(加了乳糖的世涛)。乳糖没办法被啤酒酵母发酵,所以会原封不动地留存在酒里,最终到我们嘴里,形成牛奶般的甜味,所以这种世涛叫做牛奶世涛。

【左手氮气牛奶世涛,来自左手官网】

事实证明这一轮酒杯中是左手氮气牛奶世涛,是一款很不错的酒,好喝,在世涛里面算是很易饮的,但是作为波特,他不合格了。

像这样的优秀的酒,在考试中最终也只能打低分。不过在比赛中,裁判们一般会建议选手换个组重新投吧,否则这么好的酒因为分组不对而被淘汰,太可惜了。

第六杯:17C 苏格兰烈啤 Wee Heavy

终于来到最后一杯,又是很重的酒,Wee Heavy。说实话这辈子就喝过三四次Wee Heavy,其中一次是Stone的某一瓶酒,还有一次是好友Joe从台湾带回来的特拉奎尔的Wee Heavy。其他的,都靠看书记住的东西。

对我来说Wee Heavy很难去标定,因为本身就是和英式大麦酒就挺像的。说实话特拉奎尔的Wee Heavy和其他美国生产的挺不一样的,比英式大麦酒淡一些,苦一些,酒花风味更多一些。如果非要说和英式大麦酒的区别的话,可能颜色上面略淡,强度上面略小。当然两者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叠的。

考后咨询汉娜,她也认为这是一个模糊项,看大家怎么发挥了。更多的是讲出这个酒什么样子,以及有什么优缺点。是否是Wee Heavy,这个问题就见仁见智了。

【考试用酒,笔者摄】

作为老人,给各位想要参加线下品饮考试的准裁判们几条建议:平时多喝,多听,多交流,最重要的多写,练习自己的写字速度,就是要使劲写,写到点子上。提笔忘字在bjcp考试里,多半是要崩的。

此次参加考试的另外12位小伙伴都是之一次考,只有我一个“刷分”的人,这一点上面有些惭愧,又占用了新人考试的名额。有一部分小伙伴已经认识,在交谈中可以感受到新人们本身的素养已经很高,有几位小伙伴更是专业学习的,在知识深度上绝对是我的老师。

【考试中,摄影:林林】

平心而论,个人感觉这次考试的难度不大,风格上面没有刁难大家,更关注大家对某个风格的重点风味的认知。包括德式黑啤这种酒其实也是目前市场上可以尝到的,准备考试的各位,一定要关注一下超市里买得到的这些酒。如果一定要说一个难点的话,我觉得就是最后这个Wee Heavy吧。

【考试中,摄影:林林】

在考试时,我其实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裁判培养的本地化趋势——裁判很大一部分职责是给家酿大赛服务的,对于很少出现的风格,在比赛中通常不会设置专门的组别。比如捷克拉格,苏格兰艾尔,这两个泛类的子类非常丰富,但在国内比赛中可能这种作品不太常见。为了保持评判能力,一位合格的裁判应该会经常品尝酒来维持品鉴水平。如果有些风格很难买到,那对于这个风格的判断能力的维持难度就变大了。

【汉娜画的黑板报,摄影:林林】

所以“因地制宜”应该是实际的、可靠的,这可以降低裁判在平时维持自身水平的开销,毕竟对大多数BJCP裁判来说喝酒都是主业之余的爱好;另外也可以让大家更多关注那些常出现的风格,以求学有所用,而非钻牛角尖去研究那些很少出现的风格。如果以后再有趋势,以自身已经具有的BJCP风格描述框架,再学习起来也并不会困难。

此次上海考试的出题风格,我觉得给各位准备考试的小伙伴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方向。目前国内家酿大赛越来越多,裁判的身影出现的也越来越频繁。用考试来指导裁判和准裁判们的学习方向,应该会具有不错的效果。

吉贺

全场印象最强的是大米的饼干(?…认真点,品饮考试中更大的感触就是需要抓紧时间,全场一直在奋笔疾书,最开始的两款都超时了,后面才开始逐渐得心应手。酒款难度上来说,德式小麦是令人比较诧异的,因为的确不具备德式小麦的很多特点,但是实际用酒款艾丁格又是实实在在的德式小麦,不过从标准来说的确不太符合。主办方也是很拼,特意找来了氧化极其明显的PUNK IPA。最后的Wee Heavy来说会比较模糊,但这个酒真的很好喝。考试的时候基本只喝了几口,旁边的大哥把酒都干了。好厉害。

【我和我的饼干,摄影:林林】

【李志豪】

首先,楼上说的把酒都干了的大哥就是我。。嗯。。毕竟,酒都端上来了,不能浪费嘛。几个自己印象比较深的点吧。

考前咨询了汉娜,说是每一款酒都会给出品类和子类,但是会出现与出现实际与表明风格不符的情况。我就知道,嗯。。骚操作来了。

果然...之一款的Schwarzbier,我在品饮的时候和在德国喝的黑啤比较,这款酒较甜,有明显的硫味,玉米和酵母味,杂味较重,苦味较为粗糙,并有氧化现象。德式黑啤或慕尼黑黑啤作为拉格啤酒,应该发酵非常干净,脆爽,易饮。所以最后我也只给了一个一般的分数,表扬了一下颜色,风味方向是对的。给了一个还算ok的分数。

但是考完揭晓酒款的时候傻了,这是一款Asahi的Dry Lager,属于国际深色拉格。。。从分类来说并不是一款Schwarzbier。。。BJCP上描述的是,不如德式黑啤味道丰富饱满。。。谁喝的出来嘛...

【同款衣服的考生,摄影:林林】

说两句Wee Heavy吧...

害,没想到组委会能有经费买Tomas Hardy...品饮的时候就很坚定这不是Wee Heavy BJCP描述Wee Heavy酒精度是6.5-10% 这一款我感觉高于10%了,而且比Wee Heavy饱满丰富爆炸一些。最后我在整体评价写的是应属于英式大麦酒。但是分数给的还可以。我评分总体来说给的都还挺大方。

最后建议大家 还是要 多喝 多练~ 考试通过率 还是比较高的~

【大头】

整体来说,昨天的考试有一定难度,出现了好几个容易混淆的风格,且考试用酒也有一定的迷惑性,让人不好去明显分辨,比较贴近真实的比赛评审情况。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良风味,需要我们去甄别,因为家酿比赛中不良风味出现次数比商业比赛要多,这更考验评委的专业性,如何扣分、扣多少,需要我们自己拿捏尺度。考完交流下来,大家打的分数相差不是很大,同时也被一些酒所迷惑,平时拿着瓶子写酒评,这回一盲品,原本熟悉的味道一下子不敢确定,这也是我们所需要提高的地方。总而言之,收获满满,不虚此行吧。

【考试中的大头,摄影:林林】

最后,2020年9月12日北京场次的线下品饮考试已经开始报名,具体请查看啤博士官方网站 http://www.doctor-beer.com/nr.jsp。

健康食品 产品推荐 洗护测评 知识科普 牛牛说喷剂 霸王液精华液 七月七胶囊 牛鲨延时喷剂 今枪哥延时喷剂 小牛测评网 赛无双 银豹鹿鞭糖 无限神力虫草鹿血糖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名称:三九知识
2、本站永久网址:www.1puu.com
3、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4、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aaw4008@foxmail.com 网站右下角【投诉删除】可进入实时客服
5、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本文链接:http://1puu.com/post/27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