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广正文

聊聊“色”字,兼说孔子的“好好色”

admin 推广 2022-10-12 00:06:14 706 0

色,《说文》曰:颜气也。从人、卪(jie)。

许慎说,色字本义,是发自内心之气而现于脸面的颜色——颜面之色。

段玉裁《注》:颜者,两眉之间也。心达于气,气达于眉间。是《(礼)记》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孟子》曰: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sui)然见于面。此皆从人、卪之理也。

卪,为节的本字。

上述解释,显然都是受了儒家学说的影响。

其实,儒家也并不一定就认为颜气是色的本义。孔子便多次说到好德如好色,可见于《论语·子罕》《论语·卫灵公》等,这个色,明显说的是美色。

甲骨文尚未见到色字。

但从更早的古文献看,色之本义,应该是自然的颜色,而非脸面之色。

《左传·僖二十四》: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

伪孔传《古文尚书·益稷》: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

五色,指青、黄、赤、白、黑。作服,指制作天子和诸侯的服冕。章,是服冕上的花纹。

古人自蒙昧初开,就一定是先认识、区别自然间的颜色,然后才去查看不同人等的脸色。

所以,色字的本义,是古人对自然不同色彩的区分而造出之字。

许慎一定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在《说文》中收录了色的古文,现在已经打不出这个字了。其以彡(shan)为部首。彡,《说文》曰:毛饰画文也。又曰形,象也。形是象形。彡,就是用毛笔一类书画工具摹写自然。

可知,色,也是古人从自然的丰富色彩中,概括、摹写出来的概念。

人是社会动物。通过人之颜色来判断一个人,很可理解。的确,可以将色字的第二个义项,确定为颜气。

气,是古人的重要概念。

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用现代话说,就是一脸正气。

这是许慎将脸色与气联系在一起的缘由。

不过,孔子所云巧言令色,鲜仁矣,一定不是正气了。

色,还可以用来表现各种心态、情感。

《诗·烝民》: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皇矣》: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对人之形态、表情,都足够绘声绘色了。

脸色,即容貌,于是引申为主要指女子的美色。

《论语·季氏》:少之时,气血未定,戒之在色。

伪孔传《古文尚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传》:迷乱曰荒。色,女色。《疏》:经传通谓女人为色。

孔子学说,肯定是经传之主体了。那么,孔子是否坚决反对好色呢?

其实未必。

《礼记·大学》是孔门后学记录老师讲述礼的笔记。其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恶恶臭,是说厌恶很臭的气味;好好色,指喜欢美好的异性。孔子是说,恶恶臭与好好色,都出自人们的诚,是不加掩饰的结果。这与《孟子》中告子所言食色,性也是一样的观点,即承认人的本性,而并非一概排斥。孟子也说:好色,人之所欲,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孟子·万掌上》)他还向梁惠王举了周太王的例子,说明这是人之常情。

上博简孔子《诗论》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简》之之一册《诗论》,是新发现的孔子及主要弟子论诗的文字记录。其中,孔子所讲到的话,可以作为上述观点的证明。

《诗论》第十号简载孔子语《关雎》以色喻于礼。第十四号简云:以琴瑟之悦,拟好色之愿;以钟鼓之乐,(拟好色之)好,反纳于礼,不亦能改乎?

可见,孔子并不一味反对好色,而是主张将之喻于礼纳于礼,使之成为好事。

不要简单把孔子看成是老八板和道学先生呦。

另外,色,源自自然,所以用于景色。色,丰富多彩,引申为种类,如音色、服色、货色等等。不遑赘述。

健康食品 产品推荐 洗护测评 知识科普 牛牛说喷剂 霸王液精华液 七月七胶囊 牛鲨延时喷剂 今枪哥延时喷剂 小牛测评网 赛无双 银豹鹿鞭糖 无限神力虫草鹿血糖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名称:三九知识
2、本站永久网址:www.1puu.com
3、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4、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aaw4008@foxmail.com 网站右下角【投诉删除】可进入实时客服
5、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本文链接:http://1puu.com/post/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