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说文》曰:颜气也。从人、卪(jie)。
许慎说,色字本义,是发自内心之气而现于脸面的颜色——颜面之色。
段玉裁《注》:颜者,两眉之间也。心达于气,气达于眉间。是《(礼)记》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孟子》曰: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sui)然见于面。此皆从人、卪之理也。
卪,为节的本字。
上述解释,显然都是受了儒家学说的影响。
其实,儒家也并不一定就认为颜气是色的本义。孔子便多次说到好德如好色,可见于《论语·子罕》《论语·卫灵公》等,这个色,明显说的是美色。
甲骨文尚未见到色字。
但从更早的古文献看,色之本义,应该是自然的颜色,而非脸面之色。
《左传·僖二十四》: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
伪孔传《古文尚书·益稷》: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
五色,指青、黄、赤、白、黑。作服,指制作天子和诸侯的服冕。章,是服冕上的花纹。
古人自蒙昧初开,就一定是先认识、区别自然间的颜色,然后才去查看不同人等的脸色。
所以,色字的本义,是古人对自然不同色彩的区分而造出之字。
许慎一定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在《说文》中收录了色的古文,现在已经打不出这个字了。其以彡(shan)为部首。彡,《说文》曰:毛饰画文也。又曰形,象也。形是象形。彡,就是用毛笔一类书画工具摹写自然。
可知,色,也是古人从自然的丰富色彩中,概括、摹写出来的概念。
人是社会动物。通过人之颜色来判断一个人,很可理解。的确,可以将色字的第二个义项,确定为颜气。
气,是古人的重要概念。
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用现代话说,就是一脸正气。
这是许慎将脸色与气联系在一起的缘由。
不过,孔子所云巧言令色,鲜仁矣,一定不是正气了。
色,还可以用来表现各种心态、情感。
《诗·烝民》: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皇矣》: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对人之形态、表情,都足够绘声绘色了。
脸色,即容貌,于是引申为主要指女子的美色。
《论语·季氏》:少之时,气血未定,戒之在色。
伪孔传《古文尚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传》:迷乱曰荒。色,女色。《疏》:经传通谓女人为色。
孔子学说,肯定是经传之主体了。那么,孔子是否坚决反对好色呢?
其实未必。
《礼记·大学》是孔门后学记录老师讲述礼的笔记。其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恶恶臭,是说厌恶很臭的气味;好好色,指喜欢美好的异性。孔子是说,恶恶臭与好好色,都出自人们的诚,是不加掩饰的结果。这与《孟子》中告子所言食色,性也是一样的观点,即承认人的本性,而并非一概排斥。孟子也说:好色,人之所欲,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孟子·万掌上》)他还向梁惠王举了周太王的例子,说明这是人之常情。
上博简孔子《诗论》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简》之之一册《诗论》,是新发现的孔子及主要弟子论诗的文字记录。其中,孔子所讲到的话,可以作为上述观点的证明。
《诗论》第十号简载孔子语《关雎》以色喻于礼。第十四号简云:以琴瑟之悦,拟好色之愿;以钟鼓之乐,(拟好色之)好,反纳于礼,不亦能改乎?
可见,孔子并不一味反对好色,而是主张将之喻于礼纳于礼,使之成为好事。
不要简单把孔子看成是老八板和道学先生呦。
另外,色,源自自然,所以用于景色。色,丰富多彩,引申为种类,如音色、服色、货色等等。不遑赘述。
健康食品 产品推荐 洗护测评 知识科普 牛牛说喷剂 霸王液精华液 七月七胶囊 牛鲨延时喷剂 今枪哥延时喷剂 小牛测评网 赛无双 银豹鹿鞭糖 无限神力虫草鹿血糖
- 上一篇: 穗莞融合石滩蝶变行业大咖点赞敏捷增城双盘
- 下一篇: 想去迪拜买房?dubai.top或许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