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正文

刘禹锡望洞庭湖的诗意及创作背景(感悟刘禹锡笔下的秋日)

admin 百科 2023-11-06 01:11:42 353 0

立秋节气,秋色宜人,一首《望洞庭》,感悟刘禹锡笔下最美的秋日!

秋天,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既有丰收的喜悦,又夹杂着一切都将归于萧瑟的伤感。

自古文人容易伤春悲秋,面对落花和落叶,总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叹息,但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大赞秋天,他便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刘禹锡发自内心地喜爱秋天,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那首《秋词》,其中的一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更是将秋天的美刻画到极致。

在这意味深长的金秋时节,我们不妨欣赏刘禹锡的另外一首秋日之作《望洞庭》,看看洞庭湖的秋日又是怎样的一番美景?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唐穆宗长庆四年,也就是公元824年。

这一年的秋天,刘禹锡赴和州任刺史一职,途经洞庭湖,瞬间被眼前优美的景致所吸引,于是挥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洞庭》。

这首诗以“望”为视角,此时的刘禹锡站在岸边,远眺洞庭湖。

天地之大,上有秋月,下有湖水,月色澄明,湖水清澈,真是别有一番韵味,更重要的是湖光和秋月和谐地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呈现出水天一色的大美之景。

俯视洞庭水面,深邃的洞庭湖上没有一丝风,无波无痕,宛如一面没有磨拭的铜镜。这样的比喻真是形象生动,恰到好处。这样风平浪静的湖面,恰好映衬了水天相融的美景。

接下来,诗人向更远的地方眺望,此时的洞庭山是青翠色的,煞是养眼好看,而洞庭水在月光的映射下,发出银白色的光芒,宛若银盘。

最后,诗人将想象力发挥到极致,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俨然就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

诗人将洞庭山比喻“青螺”,将水面比喻成“银盘”,真是形象至极,令人印象深刻,难怪被后人称颂。

但,刘禹锡笔下的“青螺”,究竟是何物?

有人认为是女子的发髻,因为很多文人都喜欢用“螺髻”来比喻山,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便写道:“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但更多的学者认为,这首诗没有那么复杂的用意,”青螺“仅仅就是一个巨大的青螺,这样的画面和意境更合理,也更有新意。

更令人动容的是,刘禹锡虽然一生并不顺遂,正可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但是他的心中始终充满正能量,不抱怨、不绝望,以高洁的人品和高雅豪放的诗作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健康食品 产品推荐 洗护测评 知识科普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名称:三九知识
2、本站永久网址:www.1puu.com
3、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4、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aaw4008@foxmail.com 网站右下角【投诉删除】可进入实时客服
5、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本文链接:http://1puu.com/post/45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