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暑至,日光灼,
白天燥热难耐,
夜,于仲夏,
总显得尤为可爱。
很喜欢辛弃疾的《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虫鸟相和,风月无边,
繁星盈盈,疏雨点点,
记忆中乡村的夏夜,
明快净朗,人情和美,
哪怕只是浅浅追忆,
心头已漾起幸福的涟漪。
作家李娟曾说:
“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
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
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在易生出疲惫的日子里,
这些小小温馨的瞬间,
就是生命更好的调剂。
01
乡村夏夜,恬静抚心
作这首词时,
辛弃疾已40多岁,
被朝廷罢官,
隐居在江西上饶的庄园。
闲来无事,就四处走走,
看农民种田弄稻,
到景色秀丽处寻访,
累了,就去酒肆歇歇脚,
日子是自耕自足,
生活是简单平淡。
黄沙岭,是他很爱的去处,
逢夏,常到那里小住,
旖旎风光,颇养心神。
下午起程,天黑才到,
满身汗水,竟还赶上几滴雨。
辛弃疾担心雨越下越大,
急忙往记忆中住店的方向赶,
没走几步,雨竟又被风吹散了。
空气凉了下来,
脚步也慢了下来,
这才发现周遭的点点星光,
听见蛙声虫鸣,闻见麦香。
辛弃疾太爱这里了!
置身其间,仿佛已是国泰民安,
仿佛平生收复山河的愿望,
早已得到了实现......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心中怡然,脚步也变得轻快,
记忆中遥远的旅店,
还未及察觉,竟已到了。
真庆幸,生活尚有这样明朗的瞬间,
让人在万千无能为力之中,
还能寻见些温柔的慰藉。
02
困顿之中,也有诗情
辛弃疾从小的梦想,
就是带兵打仗,灭金复国。
为此,他白天读书,晚上练剑,
修得了一身能文能武的本事。
奈何,南宋将他召唤而来,
却并没有善用他的才能。
让他去做教百姓种田的农官,
龙颜一面,都很难见。
后来,他熬了几个大夜,
将金兵的作战弱点
里里外外分析了一遍,
本以为能唤起朝廷的信心,
可谁知,相较于金兵,
朝廷倒觉得他更危险。
明明可以再创岳家军的辉煌,
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打压,
不止一次怀疑人生,直至被罢官,
辛弃疾觉得,自己的人生,
真的,彻彻底底陷入了困境。
无奈,过上闲居的日子,
没想到这样荒唐的世道里,
竟也还藏着如此简单的美好: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一家和乐,万事可亲。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草木相伴,忘忧解烦。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青山细流,沁润心灵。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风月烟火,都很好看。
一景一物,具体而鲜活,
处在其中,心也变的安稳。
原来,清苦的劳作,
也时有乐趣,
琐碎的生活,也藏着诗意,
困顿的日子,
也总不乏一点美好,
在等你相遇。
03
苦闷的人生,需要一场出走
想起电影《小森林》中,
在城市惹了一身烦恼的市子,
面对迷茫的未来,大胆决定:
辞去工作,返回乡下老家。
那个落后的小小村落,
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上演着最淳朴的生活方式,
而市子,也全心投入其中,
搭建起自己的小小天地。
其实,市子中学时,
经历了母亲突然的不辞而别。
母亲为何离家出走?
又为何要将她舍弃?
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
曾日日夜夜困扰着她。
踏着母亲曾经的足迹,
还原着记忆深处的味蕾,
在静得只能听到呼吸的日子里,
试着去理解母亲的感受,
寻找自己内心的声音。
一次,与朋友谈起返乡的目的,
想到老一辈对生活的踏实与虔诚,
市子才恍然意识到,
自己错把对苦难的逃避,
当成了对乡下生活的热爱。
后来,越发明朗的市子,
也终于收到了母亲的来信,
母亲说,“人本身就像一个螺旋,
虽然看起来似乎总在同一个地方转圈,
但每次却又不一样,
或上或下或横着延伸出去,
把圆圈画大一点,再大一点。
想到这里,
总觉得还是该再努力一下。”
那时的母亲,
或许也曾为生活所困,
于是,选择了一场出走,
去寻找更多的可能。
母亲是否已觅得归处,
我们无从得知,但电影的结尾,
曾经迷茫的市子,
又重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
回到了所爱的城市,
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04
短暂休憩,
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心中疲惫的时候,
就会想起余光中先生说的,
“人生,需要出走。”
琐碎生活中的嘈杂,
太容易将心灵的声音淹没,
迷茫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
就为自己策划一场短暂的逃离吧!
或去远方,
遇见许多未知的可能,
或在当下,
用心关照每个确定的具体——
放下点外卖的手机,
久违地烧好一顿饭;
将喧嚣关在门外,
细读几页喜欢的书;
哪怕只是和花草坐一会儿,
停下来听一听清风蝉鸣,
说不定就能相遇一刻美好,
为你抚去心上的尘埃,
让你发现心中所爱。
闷热天气里,疏朗的夏夜,
带给了焦躁的心更好的抚慰。
困顿的日子里,请相信,
也总会有那么一次出走,
能让你得到治愈,遇见更好的自己。
- 上一篇: 初三化学碱的通性(初中化学碱的通性和解读)
- 下一篇: 陈醉云的乡下人家是什么时候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