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项目和大学生创业团队“毕业后消失”,给人一种“痛苦”的感觉,每个人都希望看到一个幸福的结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毕业融化”并不是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失败。在大学创业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锻炼。通过锻炼,我们可以全面提高自己的素养和竞争力,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成功的。或许,没有创业经验,创始人很难在财富100强公司找到年薪60万元的工作。
我国教育部门要求高校重视对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追求多少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而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能。包括大学生创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技能,而不是他们最终能否创业。追求毕业生创业率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过于功利,还容易导致大学生创业的“失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数据显示,毕业一年半后,2013年创业的大学生中,46.2%的人在毕业三年后继续创业;2013年,高中职高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3年后继续创业的占46.8%。
自主创业,有数据显示,即使是在创业环境好的省份,比如浙江,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
大学生要成立创业团队,进行创业实践。如果他们能“取得好成绩”,从校园走向社会,当然很好。然而,大学和社会需要认识到,大学生创业实践是创新教育的手段之一。通过创业的过程,学生可以了解社会,培养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等,这和本科研究一样,不是追求科研成果,而是实验研究的过程。
芬兰JAMK大学在芬兰应用型大学中排名之一。学校里有一个学院,为了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完全颠覆了教师原有的教学模式。学生上课的时间和参与度是实行一种新的方法,即学生边做边学,教授只作为他们的教练。学院允许学生在本科四年学习期间参与创业,要求学生成立20人的公司,成立董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和教练观摩。四年学习期间,学生每学年都要看老师的书,分配的20本书将由老师结合自己的创业实践进行考查。在四年内,学生必须从事至少15个左右的创业项目,找到自己的项目,进行商业管理,并从中赚取收入。毕业的要求是赚够20个学生环游世界的钱。如果达不到这一点,他们将无法毕业。通过四年的“创业教育”,很多学生选择毕业后自主创业,也有部分毕业生被企业直接聘为高管。
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注重“创业”成果。被忽略。学生在学习期间组成创业团队,毕业后继续创业还是找工作,不能简单的判断成败。认为继续创业就是成功,找工作就是失败,这是非常功利和短视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时间不应该局限于毕业,而是应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技能、家庭情况和职业发展规划来选择。经过多年的工作和积累经验,我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创业更加理性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