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正文

有没有关于茶的诗词呢(有没有描写茶的诗)

admin 健康 2024-01-03 03:43:52 431 0

茶,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茶不仅滋润了我们的生活,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也启迪着人们的智慧,并逐步形成了茶道,茶文化。人们在饮茶,品茶过程中,也品饮着人间情,世间味,感悟着别样的苦乐人生。

关于茶的诗词很多,今天就推荐我最喜欢的五首茶诗。

之一首是宋朝著名词人苏轼的著名茶诗: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宋•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没关系,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是大家都熟知的宋朝著名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一生酷爱茶,无论是被贬还是在被贬的路上,爱茶品茶喝茶的初心乐趣从没改变,也留下了很多写茶的诗词。这首诗是宋哲宗元佑五年春,福建壑源山的新茶上市了,当时苏轼在杭州任职,其在福建任职的好友曹辅给苏轼寄去一些壑源山的新茶珍品,并附上了自己的一首七律。苏轼品尝了好友寄来的新茶,那清新淡雅能深入骨髓直抵灵魂的茶香,还有那浓浓的友情,心情大好,灵感突现,诗兴大发,就作了这首诗来答谢好友。诗中诗人把好茶比作佳人一样清新怡人,赏心悦目,也是别具一格,可见好茶之美妙。

后来有人为了更加表达对茶的喜爱和品茶的乐趣,把“从来佳茗似佳人,茶亦醉人何须酒”拼成一联诗,可见茶不但怡人,亦能醉人。

第二首是苏轼的: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此诗是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的路上,经过泗洲(今安徽泗县)时与泗洲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当时苏轼仕途受挫,但却不意志消沉萎靡,依然是活在当下,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纵情山水,从春光中品出“人间有味是清欢”。上片写了沿途初春的景致,细雨斜风中,天气微寒,空中笼罩着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垂柳随风摇曳着,似乎在向刚刚放晴的沙滩献媚,入淮清洛的水渐流渐远仿佛广远无际。下片写词人游览中途野餐的情景和心情,在醉人的春色里,泡上一盏漂着雪沫状乳花茶沫的清茶,品尝着山中嫩绿的蓼茸蒿笋等山珍素菜,此情此景,此时此刻,才体会到人间真正有滋有味的生活还是这清淡的欢愉。

第三首是苏轼的:

汲江煎茶

宋•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这首茶的七律作于公元1100年春天,是苏轼被贬海南儋州时所作。诗中详细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倒茶到品茶喝茶的全过程,也表现了诗人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虽然被贬荒蛮边地,仕途受挫,但依然热爱生活,将失意的日子过得精致,有情调,充满诗情画意。

诗意是:煎茶讲究要用流动的活水,用旺盛的炭火来烹煮,于是自己便亲自到钓石处去取水煎茶。来到江边,蹲在钓石上用瓢舀水时,明月倒映在江面上,仿佛在把明月倒入瓮中,回来后再用小勺分取,装入煎茶用的陶瓶中。煮茶时茶沫像雪白的乳花在水面上翻腾漂浮,茶香四溢,斟茶时茶水泻到碗里,声音似松林间的狂风在震荡怒吼。这样清澈纯美的茶汤使枯肠难以三碗为限,坐着一边喝茶,一边倾听着荒城里传来长更短更的报时的声音。

听着词人说着从取水生火到煎茶品饮的全过程,是不是很享受呢?生活就是这样,以诗意的心情去过烟火的日子,那生活就是诗情画意!

第四首是唐代诗人,茶仙卢仝的经典茶诗:

七碗茶诗

唐•卢仝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这首诗把茶的功效和作用写的具体生动,又趣味无穷。把喝茶,品茶的过程,从润喉解渴的一般物质,慢慢到破孤闷,搜枯肠直至最后通仙灵,飘飘欲仙,从物质领域逐步提升到精神层次,境界步步升华。

卢仝是唐朝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孙,生于河南济源,早年隐于嵩山少室山茶仙泉,自号玉川子,自幼读书刻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家中贫困,仅破屋几间,但屋中却有满架的图书

卢仝好茶成癖,人称茶仙,仅次于茶圣陆羽,著有《茶谱》。

《七碗茶诗》在日本广为流传,并逐步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

诗人品尝好友谏议大夫孟简寄来的新茶即兴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七碗茶诗》是节选其中一部分,有兴趣的朋友可查看全诗,更助于对卢仝的性格品性及志趣做进一步了解,对该茶诗也会有更全面的了解。

第五首是唐朝诗人元稹著名的一字到七字诗,也叫宝塔时•茶:

一字到七字诗•茶

唐•元稹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鋾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从一字到七字的诗俗称宝塔诗,在古诗中是比较少见的珍品。元稹的这首宝塔诗从茶的本质,讲到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从煎茶的形式说到饮茶的习俗,最后讲茶的作用功效,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辅助消化,还可以醒脑提神,酒后喝茶还可解酒。

之一句点明主题是“茶”

第二句“香叶,嫩芽”,说明茶的本质,特点味香形美。

第三句“慕诗客,爱僧家”点明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喜爱。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禅茶一味”是中国的禅茶文化。

第四局“碾雕白玉,罗织红纱”煎茶之前取茶的用具,是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碾碎,再用红纱织成的茶罗把茶筛分。

第五句“銚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銚是煎茶用具,煎茶时先在銚中把茶煮成“黄蕊色”,斟茶到碗中,茶汤上漂浮着饽沫。

第六句“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是写饮茶,不但晚上要喝,而且早晨也要喝,极言对茶的喜爱

第七句“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在结尾时,进一步指出茶的妙处,无论古人还是现代人都知道,茶能提神,喝茶都会让人精神饱满,神清气爽,特别是酒后饮茶,还会有解酒醒酒的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

有,我这就有现成的《釆茶》诗二首

晴日茶山晓雾氤,烟缠细女手摘春

金乌最晓指尖意,半透云霞半掩身

……

一曲茶歌雾里回,满山嫩手釆新胚

云霞挥撒千山璨,溶在壶中入味来

这是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一诗: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这是杜甫的《回棹》

宿昔试安命,自私犹畏天。

劳生系一物,为客费多年。

衡岳江湖大,蒸池疫疠偏。

散才婴薄俗,有迹负前贤。

巾拂那关眼,瓶罍易满船。

火云滋垢腻,冻雨裛沉绵。

强饭莼添滑,端居茗续煎。

清思汉水上,凉忆岘山巅。

顺浪翻堪倚,回帆又省牵。

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

几杖将衰齿,茅茨寄短椽。

灌园曾取适,游寺可终焉。

遂性同渔父,成名异鲁连。

篙师烦尔送,朱夏及寒泉

健康食品 产品推荐 洗护测评 知识科普 牛牛说喷剂 霸王液精华液 七月七胶囊 牛鲨延时喷剂 今枪哥延时喷剂 小牛测评网 赛无双 银豹鹿鞭糖 无限神力虫草鹿血糖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名称:三九知识
2、本站永久网址:www.1puu.com
3、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4、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aaw4008@foxmail.com 网站右下角【投诉删除】可进入实时客服
5、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本文链接:http://1puu.com/post/55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