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韩朝峰 | 武乡有个小村叫窑上沟!!!
武乡有个小村叫窑上沟
韩朝峰 文/图
今年8月初,因为拍摄宣传武乡的需要,我与拍摄团队来到了武乡县*漳镇进行拍摄,中午在镇 *** 吃饭后,受邀去院里才建成的镇史馆参观,一进馆内看到的*漳镇的发展与变迁,馆虽小但信息量极大,史料与实物展示给观众的中国农村发展缩影,在几张图片面前我住脚沉思,看到一张图片引人注目,全国合作化运动十个试点村(见图1),也就是首开中国农村走集体化道路先河的十个老社。窑上沟村好熟悉的名字,我脑海里思索着,后来经过打听,窑上沟村己改为韩北镇圪道村,有机会一定去村里看看如今的变化。
据了解,窑上沟村在建国初期那是相当的有名气,1951年创办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村合作社,长治专区全区创建10试点村,它是武乡县全国合作化运动十个试点村之首(王锦云农业合作社)。建国初期的农业生产合作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尝试,打破了数千年以来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通过各种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农业合作经济,是具有制度性的改革。当时山西长治专区是引领中国农村改革的典范,而武乡县则走在长治专区的最前沿,所以出现了武乡县在全国合作化运动十个试点村中的四个(武乡县窑上沟、武乡县枣烟村、武乡县*漳<东>武乡县*漳<西>),这在那个年代走在时代前列,非常轰动,非常了不起,他们试验成功的改革经验上过当时的报纸,受到推广。
作家赵树理曾经1951年春在武乡县窑上沟蹲点体验生活三个月,我看到有关作家赵树理的介绍,突然想起来父亲写的作家赵树理在武乡县窑上沟的文章,在我回到长治家中整理图片资料时,翻看扫描了父亲所写文章,并根据父亲回忆资料整理成小文。
1951年春,父亲是受武乡县二区区委安排(时任区委宣传委员)在武乡县窑上沟村蹲点驻村,帮助试办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社(全国合作化运动十个试点之首)的年轻区干部,也是刚学写稿的通讯员。办社一开始,作家赵树理同志就来窑上沟村蹲点体验生活,一住就是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父亲经常陪伴作家赵树理搞调研写文章,后来在父亲写的一篇回忆录《赵树理在窑上沟》一文中,用六个小故事阐述了与作家赵树理三个月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的深厚交往。具体为:一:叫老赵同志就行了;二:我本来就是农民;三:不吃特殊照顾饭;四:这条路走得很对;五:给青年通讯员修改稿子;六:有一位同志……。
这篇千字回忆文章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作家赵树理的与人民群众心贴心地在一起,当老百姓的知情人、做老百姓的代言人,他创作的文学作品深刻反映了那个年代的精神风貌,起到了歌颂真善美,鞭挞伪恶丑的积极作用。父亲与作家赵树理交往三个月受益非浅,受到了专业作家的精心指导,学到很多写作知识,写作受到了作家赵树理的鼓励和肯定,更加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因此父亲写了很多宣传武乡县窑上沟的文章,如1951年7月25日刊发在《山西农民报》的《 *** 武乡窑上沟党员学习加强党在农村中的政治作用》等文……。
附件:
《赵树理在窑上沟》一文先后被:
1,中国文联主办《文艺界通讯》1984年12月刊发
2,晋东南党史办主办《晋东南党史资料》1984,4刊发
3,晋东南文联主办《上党文艺》1984,2刊发
4,赵树理文学研究会主办《赵树理研究》1988,4刊发
5,山西日报主办《新闻战士》1985,2刊发
6,《太行日报》1984,9,25刊发
7,《长治日报》1984,11,20连载刊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健康食品 产品推荐 洗护测评 知识科普 牛牛说喷剂 霸王液精华液 七月七胶囊 牛鲨延时喷剂 今枪哥延时喷剂 小牛测评网 赛无双 银豹鹿鞭糖 无限神力虫草鹿血糖
- 上一篇: 在变局中期待破局——朝鲜半岛的2018
- 下一篇: 每日新闻播报(December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