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2014年7月23日08:29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评论
衢州新闻网7月23日讯 (报道组 郑积亮 余静轲) 峿峰塔,七玲珑,柴村自古出英雄……仙霞岭下建仙宫,农民也敢追寻中国梦。昨天,走在江山市峡口老街上,笔者听到小学校园里传来童稚的歌声与笑声。
爷爷,你快教教我们怎么吹的吧!循声而去,只见20多个孩子人手一支横笛,正围着一位老人。这些留守儿童喜欢学笛子,我教他们学这首村歌《柴村自古出英雄》。老人笑道。他是峡口小学退休教师王建昌,今年74岁。
嘴唇对准吹孔,别让气跑歪了。老人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吹笛子的技巧,全然顾不上自己已经汗流浃背。孩子们聚精会神,学得投入,不亦乐乎。
这样的场景,也在隔壁教室上演。大家要看前方,左手拿稳二胡,虎口部位别下滑。68岁的徐初一老人为了帮孩子校准音阶,弹奏着电子琴。黑板上写着四川民歌《放牛娃》和法国民歌《小星星》的谱子。担心后排的学生看不清,徐初一索性站在椅子上,示范拉二胡的要领,汗水顺着他黑瘦的脸颊流下。30多个孩子在老人的带领下,把二胡拉得有板有眼。
峡口是山区大镇,不少村民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成了受关注的一个群体。江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段新清说,在当地镇 *** 的支持下,该委员会组织了一批老年志愿者,在寒暑假期间免费为留守儿童举办音乐、书法、写作等兴趣班,至今已坚持近十年。
四年级的徐梦昕是第二次参加暑期培训。她手把二胡,认真琢磨、体会,脸上洋溢着开心快乐,一扫往日的孤单寂寞。
窗外,艳阳高照,知了鸣唱。教室里,老少同乐,共同演绎着动人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