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广正文

吴伟业《绥寇纪略》版本考述

admin 推广 2022-10-28 17:30:18 524 0

原标题:吴伟业《绥寇纪略》版本考述

《绥寇纪略》是记述明末农民战争的史书,由清初吴伟业所撰。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属江苏)人,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东宫讲读官、南京国子*司业等职。李自成进入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尽后,吴伟业怀念崇祯皇帝,不愿降清为官,一直隐居乡里。清朝顺治九年,经两江总督马国柱荐,朝廷于顺治十年征诏至,吴伟业再三推辞,一直拖到顺治十一年(1653),遂不得已被迫赴京出仕,升至国子*祭酒。

伟业是明清之际的著名诗人,也是复社的重要成员,曾授业于复社领袖张溥,为其得意门人。伟业时逢明清易代之际,没有殉难或反抗的勇气,也不敢冒投降的恶名,只好甘做遗民,闭门著书,《绥寇纪略》便是此时期的重要作品。该书初步完结于顺治年壬辰年间(1652年),此后,他被迫仕清,官至国子*祭酒。这便是此书大致的写作背景。

本书初成时原名《鹿樵纪闻》,采用纪事本末体例,各卷以三字为标题,依时序排列。分为渑池渡、车箱困、真宁恨、朱阳溃、黑水擒、谷城变、开县败、汴渠埝、通城击、盐亭诛、九江哀、虞渊沉等十二卷。竹垞《曝书亭集》有其序跋,有云:"以三字标其目,盖仿苏鹗《杜阳编》、何光远《鉴戒录》也。"可见其体例之新,各卷後都有论断或附记,以评议是非得失,并摘录有关奏札或传闻,以资参阅。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是否出自梅村之手,尚有疑议,访全祖望在其《鲒琦亭集外编》之言:"梅村《绥寇纪略》,不类其集,疑非梅村所作,然舍梅村亦莫能当此者・・・・・・及见林太常所答先赠公帖子,谓此书原名《鹿樵野史》,出一遗老之手,梅村得之,遂以行世。"可知全祖望认为梅村并非此书著者,但自古纵有定案,此一家之言,并无旁证,盖不可足信。

今存最早为《鹿樵纪闻》抄本,大致时间为清顺治年间,有朱笔眉批,朱笔校改,钤"姚氏所藏"印,今藏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普通古籍阅览室,同年有名《绥寇纪略》之汪孟慈杂抄本传世,系清汪喜孙抄录,有朱墨笔圈点批校,钤"扬州汪喜孙孟慈父印",原书十五卷。

《绥寇纪略》最早的刻本,为邹式金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所刊刻本(史称甲寅刻本),仅十二卷止,行格款式为10行20字,白口,左右双边,刊刻之后,世所通行。"仅十二卷止"则为脱去《虞渊沉》一卷中下二篇及附录一篇之篇什,考竹垞序跋有言曰:"梅村以顺治壬辰舍馆嘉兴之万寿宫,辑《绥寇纪略》。久之。其乡人发雕是编,仅十二卷而止,《虞渊沈》中下二卷未付枣木传刻。明史开局,求天下野史,尽上史馆,于是先生足本出,予抄入《百六丛书》,归田之后,为友人借失。"可知其此书刊刻之初尚无此卷中下二篇及其附录。

《绥寇纪略》原名《鹿樵纪闻》,卷分一十有五,而邹氏刻本芟其《虞渊沉》中下二卷及附记一卷,不知用意为何,在当时颇遭人诟病,如全祖望在其《鲒琦亭集外编》卷二十九中称"不肖门生邹漪窜改十五,遂无完本。"可见一斑。同时《绥寇纪略》书名亦为邹氏刻本所定,此前曾数度易名,据谈迁所言于顺治十一年在北京见到稿本,其名为《流寇辑略》,而梅村临终前予儿子的遗言中称《流寇纪略》,并云:"为无锡、常熟友人借去其半,数中尚有钞本,须收葺完全。"未及刊刻,可见梅村生前尚无邹氏刻本;又据揆叙《隙光亭杂识》卷二有云:"其称鹿樵者,以家国有鹿樵溪舍,先生集中常自称鹿樵生是也。或取梦幻之说,改为《鹿蕉》,误矣。篇末《虞渊沉》一卷,记十七年间天象变异,谶纬童谣,志五行者更不可缺。近遭俗子任意芟改,易其名为《绥寇纪略》,锓梓行世・・・・・・・尤可歆憾。"可知本书行世之初,曾屡次易名,有名《鹿蕉》者,有名《鹿樵》者,有名《流寇》者,有名《绥寇》者,《鹿蕉》当为后人不知梅村良苦之用心而妄加窜改,《流寇》者则可能为吴氏最初的定名,而《绥寇》者当为邹氏锓梓传刻者擅改其名有关。其实,其名《绥寇纪略》并不确切,因其内容并非"绥寇",而是记述明王朝如何遭寇所绥的史实,吴氏最初定名《流寇纪略》则更为贴当,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绥寇纪略》另有四库全书本十二卷本(浙江巡抚采进本),沿用邹氏刻本,以及朱彝尊所辑《百六丛书》之十五卷完本,但已经散佚。依《总目提要》中所称:"此本为康熙甲寅邹式金所刻,在未开史局之前。故亦无《虞渊沈》中下二卷。而彝尊所辑《百六丛书》为人借失者,虽称後十八年从吴兴书贾购得,今亦不可复见。此二卷遂佚之矣。"可知四库本是延明史开局以前之邹氏刻本所辑,而明史开局以来亦有朱氏《百六丛书》的完本出,可惜亦不付传。

《绥寇纪略》全本无传,百年来无不以为沉灭矣,直至嘉庆乙丑,张若云(又名海鹏)访娄东萧子山,借得所藏梅村旧录手录原书,则正旧刻所言之《虞渊沉》中下二卷,并有附记一卷,皆完好俱在。据旧录所载:"子山妇为梅村女曾孙。"因而可得其遗书,但尾页四百七十四字佚失,颇为遗憾。自此有清嘉庆九年(1804年),昭文张海鹏照旷阁刻本《绥寇纪略》十二卷,补遗三卷出,行格款式为9行21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左右双边。其前十二卷仍沿邹氏刻本的原貌,后三卷另立补遗,《虞渊沉》上卷记明末灾异,中下二卷则记亡国而死难的诸臣,附记则杂记诸寇及四镇,而以四字标题,前有邹氏的旧序,后有琴六及若云的跋,中有颐园老人墨笔题识,及朱笔圈点。

次年,即嘉庆十年(1805年),张海鹏编刻《学津讨原》(二十集),收书一百七十三中,共分一千零五十一卷,收录照旷阁本《绥寇纪略》,入第六集,行款相同,史称甲子本。

嘉庆十四年(1809年),黄琴六(廷*)复从许氏假得旧钞本补足脱字,重刊照旷阁本,有据张海鹏照旷阁本的影印本刻本行世,钤"学部图书之印"等印,行款相同。同年亦有钤"会稽李氏困学楼藏书印"等印的照旷阁影印本刻本,始称足本。

清光绪三年(1877年),有上海《申报馆丛书・续集》铅印本,由清尊闻闲主辑,于掌故类里收录《绥寇纪略》十二卷补遗三卷,行款为11行27字,小字双行34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

后民国十一年(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学津讨原》第六集本重新影印,有足本影印本行世。当代,北京中华书局又于1985年编修《丛书集成初编》时收录此书,据《学津讨原》本排印而成,称中华书局排印本,附补遗,共三卷。1992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出版点校本,由李学颖根据嘉庆己巳照旷阁刊本为底本,以康熙甲寅邹氏刻本以及学津讨原本参校。至此《绥寇纪略》的版本大致梳理完毕。

附《鹿樵纪闻》版本考

《鹿樵纪闻》系《绥寇纪略》原名,最早为清1644年三卷抄本,有朱笔眉批,朱笔校改,钤"姚氏所藏"印,此后经数度易名,至邹式金刊刻本遂定名《绥寇纪略》,而《鹿樵纪闻》同样也有版本流行于世,除初本而外,最早有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三卷,出自丛书《痛史》,行款为12行32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民国间又两次再版重印《痛史》,分别为1912年和1914年,《鹿樵纪闻》铅印本得以再次行世,只是第三版改为二卷。民国六年(1917年),乐天居士辑《痛史:二十种》,商务印书馆出版,行款为10行27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此后又予数次翻版。1996年,周光培编撰《清代笔记小说》影印痛史版《鹿樵纪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夏于全,齐豫生主编《四库禁书精华》予以收录,吉林摄影出版社出版。(张文瑾)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健康食品 产品推荐 洗护测评 知识科普 牛牛说喷剂 霸王液精华液 七月七胶囊 牛鲨延时喷剂 今枪哥延时喷剂 小牛测评网 赛无双 银豹鹿鞭糖 无限神力虫草鹿血糖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名称:三九知识
2、本站永久网址:www.1puu.com
3、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4、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aaw4008@foxmail.com 网站右下角【投诉删除】可进入实时客服
5、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本文链接:http://1puu.com/post/1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