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南南阳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赏析(3)
河南南阳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惊人,
大多是藏友没见过的!
这些古玉看似眼熟,
也只是零星在相关文章中略探一二。
小编有幸整理到南阳考古所的一批古玉精图,
其藏品大多是周代美玉,
与友共赏!
杨差玉印 秦(前221~前206)
长2、宽1.7、厚1.5厘米
青白玉,有灰白色沁斑。上为覆斗形,下呈长方体,桥形纽。印面阴刻杨差二字。
张君玉印 汉
通长2、宽2、高1.3厘米
青白玉,有灰白色沁斑。上为覆斗形,下呈长方体,桥形纽。印面阴刻张君二字。
周志之印玉印 汉
通长1.9、高1.1、边厚0.5厘米
青白玉,有灰白色沁斑。上为覆斗形,下呈长方体,桥形纽。印面阴刻周志之印四字。
春秋龙首纹管形玉饰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长2.1、最宽1.4、厚0.8厘米
青玉,有褐色沁斑,温润微透。形状不规则,剖面近菱形。两面皆饰顾首龙头纹。有一个贯通穿孔。
鸟形玉饰
战国时代(前475~前221)
通长1.2、高1、厚0.7厘米馆
受沁呈鸡骨白色,不透。玉鸟呈俯卧状,圆眼凸起,尖嘴,昂首仰颈,腹两侧浮雕翅羽,尾下垂,颈下有一个圆形穿孔。
玉鸟 春秋时代
一:通长2.6、高0.9、厚0.4厘米;
二:通长2.6、通高1.1、厚0.4厘米
一:白玉,有褐色沁斑。鸭嘴形,延颈,作觅食状。身下一凹槽,分出两足。二:白玉,遍布灰白色沁斑,部分有黑漆古。鸭嘴形,,延颈,作觅食状。身下一凹槽,分出两足。
玉饰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长1.7、高1.1、厚0.7厘米
绿色,色润。上饰云纹,底饰顾首龙纹,器中有纵向穿。
玉兽 汉
通长3.35、宽1.9、高2.1厘米
黑色,圆雕,卧姿。虎形头,耳较长,身团屈,长尾。应为传说中的神兽辟邪。造型生动,形象传神,以寥寥的数刀呈现出活灵活现的动物形态,体现了汉八刀的简洁技法。
玉鹰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通长3.55、高2.4、厚1.3厘米
青白玉,润泽细腻,微透。近圆雕。勾喙圆目,翅上扬,屈肢缩爪,作飞行状。喙、翅缘、身下饰绞丝纹,身饰变形龙纹,翅饰鳞纹。纵向有穿,翅上卷成穿。
玉鸳鸯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通长1.8、高1.8、厚0.95厘米
受沁呈乳白色,温润细腻,微透。圆雕,卧姿,扁嘴微张。圆形目,短颈,顶饰一近心形纹,身两侧饰云纹,下部饰绞丝纹,腹下饰两排鳞纹。纵、横穿呈十字交叉。
鸟形玉饰 战国时代
通长1.3、高0.8、厚0.7厘米
青白玉,略透。鸟呈俯卧状,圆眼凸起,短颈,翘翅,尾下垂,颈下有一个圆形穿孔。
玉鹿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长2.2、高1.6、厚0.35厘米
白玉,部分有黑漆古,温润微透。小鹿直立,两短角,张口,曲颈顾首。
韘形佩 汉
通长10、通宽5.3、通高1.9厘米
实用装饰器。白玉,器表有少量鸡骨白,面上有三个螭虎。全器制作考究,俏色运用巧妙,纹饰动感十足。此类玉器在南阳地区发掘的汉墓中出土不多,有学者认为这种韘形佩来源于玉韘形制的演变。
玉板指 春秋时代
通长4.1、宽2.65、内径2.1厘米
糖玉,色润微透。体呈前尖后圆的椭圆形,下部平齐,中间为一大圆孔,后有一横孔,外侧饰一扳突,用于控弦。器表饰龙头纹。
玉牌饰 春秋时代
长5.15、宽3.4、厚0.65厘米
白玉,部分有黑漆古,质密,温润微透。近盾形,一端为圭首形,另一端中部有榫头柄。两侧稍内弧,两面均有中脊。两面各阴刻四个龙头纹。
玉人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高4.2、宽1.6、厚0.75厘米
玉舞人汉
右:高3.45、宽2厘米;左:高3.7、宽2.05厘米
两件纹饰、质地相同,大小略有差异。均青白玉,器表受沁呈鸡骨白,色润微透。两面纹饰为一舞人,呈弯腰屈肢状,似挥长袖婆娑起舞。头顶钻一弧形孔,腋、足部各一孔。
玉含蝉 汉
通长5.3、宽2.6厘米
青玉质,雕刻栩栩如生。背、腹皆以阴刻线刻划细部。玉琀的出现,当始于人死殓葬时的饭含传统。因此,西周时期墓葬中多见死者口中玉琀为仿生的玉麦粒。汉代玉琀多作蝉形,蝉经数次蜕壳,似死而复生,因此,蝉形玉琀应与重生观念有关。
玉佩蝉 汉
通长4.9、宽2.1、厚1.2厘米
青玉质,细腻光润,微透。雕刻栩栩如生,背、腹皆以阴刻线刻划细部。有穿,应为佩玉。
玉笄 春秋时代
长14.6、最宽1.3、厚0.1-0.38厘米
青白玉,受沁呈褐色,温润微透,通体精磨。圭形,一端刻两个小凹槽,似为栓系之用。
玉鸟首刀 春秋晚期
长21.6、宽1.4-1.6、厚0.3厘米
含碳硅质岩,黑色。体扁薄狭长,柄部双面饰相同的双钩阴刻纹饰,柄首雕一鸟,柄部饰三个简化龙头纹和云纹。刀身正背皆有双面刃。此刀柄、身比例适当,厚薄匀称,纹饰华丽,实属罕见。
春秋直内玉戈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通长29.9、宽7、厚0.6、内长8厘米
淡黄色,局部微透,通体抛光。直援直内,内部较直,与援相交处有一个单面孔,其上可见横向与纵向的弦纹,部分已被磨掉。刃部锋利,尖三角形,自尖至内中间有明显的脊线。
玉匕
夏(约前2070~前1600)
长31.7、宽4.7、厚0.2厘米
青白玉,有褐色沁斑,温润微透。体扁薄狭长。器体一面呈脊状凸起,另一面呈钝角状凹下。器身遗留较多平直的切割台痕,推测是由片状工具多次锯割而成,也有专家认为是用弓锯。由于器型较大,工具切进玉料后带动解玉砂费力、耗时,匠人选择对向开料,因此玉匕截面呈V字形。
玉璋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长31.4、宽4.1-5.9、厚0.7厘米
受沁呈黑褐色,素面,精工琢磨。形体规整,狭长扁平。器身一面微凹成弧形,器身中部两侧略内收,向下渐侈。单面刃,有一个单面钻孔。
玉戈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通长23.7、宽9.1、厚0.7厘米
蚀变鞍山玢岩,有乳白色、黑色沁。扁平体,弧形锋,援后部有三个单面钻穿,直内。器表两面均阴刻纹饰,纹饰基本相同。在援中部刻圭首形锋、直援有胡的戈形纹,戈形纹上饰龙纹和简化龙纹。戈形纹外饰简化龙纹,椭圆形目。内后部饰兽面纹、云纹,有一面在兽面纹两侧各饰一简化龙纹。该戈造型工巧,纹饰精美,是一件难得的精品。
玉戈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通长23.7、宽9.1、厚0.7厘米
玉戈 夏(约前2070~前1600)
通长29.9、宽7、厚0.6、内长8厘米
蚀变微晶辉长岩,有黑色和灰白色沁斑,通体磨光。素面,直援较长,锋圭首形,两侧刃对称。内部呈长方形,有一个对钻穿孔。援部一面有凹下的解玉台痕。
西周玉手握
西周(前1046~前771)
长8.9,直径2.4-2.7厘米
手握为一对,黄绿色,可见黑色斑,通体抛光。一端稍粗,一端稍细,中间束腰。一呈圆柱体,另一略呈扁圆柱体。在顶及底面上各有一牛鼻孔。
玉手握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通长8.1,宽2.2厘米
透闪石类玉,青灰色,光滑细腻。全器呈不规则的圆角四方体,两面平直,两面稍内凹。有纵向穿。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健康食品 产品推荐 洗护测评 知识科普 牛牛说喷剂 霸王液精华液 七月七胶囊 牛鲨延时喷剂 今枪哥延时喷剂 小牛测评网 赛无双 银豹鹿鞭糖 无限神力虫草鹿血糖
- 上一篇: 如何激励老公努力赚钱,老公创业鼓励的话说说
- 下一篇: 周末自己创业干点什么好,周末创业增加收入